儿科医生:带着“智慧的眼睛”去解决问题(副题)


(相关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刘秦春

做一名儿科医生很难,而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更是难上加难。带着“智慧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永葆爱心”的初心,让一群青年儿科医生乐此不疲地工作着。

“之所以能在儿科这条道路上坚持着,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将直接影响到很多患儿的未来。”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詹琪佳正和所有青年儿科医生一起坚守儿科领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上午10时左右,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部10楼神经外科病区的示教办公室内,正在仔细阅读病例的医生詹佳琪已经忙碌了很久,紧接着他要去重症监护室会诊一名脑部严重积水的患儿。每天,詹琪佳都需要面对很多重症神经疾病患儿。“我们的努力,将直接影响到很多患儿的未来。”对此,詹琪佳深信不疑。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没人愿干小儿科——这是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是调侃,同时也道出了儿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

相比成人科,在儿科工作,辛苦、待遇低、风险高是每位儿科医生都避免不了的话题。詹琪佳表示,没必要和别的行业比,既然选择了学医,支撑自己的就是治病救人的情怀,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

几个月前,12岁的清清(化名)突感右腿无力,几天内病情便急速变化,从走路姿势发生改变直至无法自主完成如厕、日常活动需要依靠轮椅。辗转后来到詹琪佳的门诊,经详细检查诊断,清清所患的疾病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这是一种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产生的高度血管分化的良性肿瘤,随着肿瘤长大会压迫脊髓神经,继而造成相应的功能受损。而且肿瘤位置在清清的上胸段,肿瘤持续增大后会引起如肢体瘫痪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尽快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切除肿瘤时兼顾脊髓功能完好不受损,又对这台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詹琪佳带领着团队为孩子制定出了一套详尽的治疗方案。最终手术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清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他的身体运动功能良好并丢掉了轮椅,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孩子脸上的微笑,是对所有付出最大的回报,在詹琪佳眼里,做一名医生是有成就感的,做一名儿科医生是最有成就感的。

詹琪佳(右)每天都要面对很多重症神经疾病患儿。青年报记者 郭容 摄

磨本领,强心脏,传帮带

“今天感觉怎么样?手稍微活动一下我瞧瞧,脚呢?这里疼吗?”上午的工作忙完后,詹琪佳回到病房查看术后小患儿情况,他仔细观察孩子的状态,耐心询问,声音温柔坚定。“好多了,谢谢医生叔叔!”病床上的小患儿连连点头。

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是年轻医生蜕变成长的一条必经之路。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进行临床操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奔跑忙碌的身影。不断蓄力,努力成长。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青年医生成为医学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也将是未来医学事业的中流砥柱。

其实,十多年前,詹琪佳刚刚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时候,还是个职场小白。回忆起初踏上工作岗位时的场景,他坦言:“那个时候年纪小,独立面对患儿和家长时也是害怕的。”

詹琪佳告诉记者,他也曾遇到过每个职场新人都会遇到的质疑,患儿家属见到他年轻的面孔以及他的“实习”工号牌时,总会有些不放心地问他:“你这么年轻能行哇?”“你懂不懂啊?”遇到这样的质疑声时,詹琪佳从不去辩解,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化解。多学习,多看,多问,多关心病人,为病人换药时多嘘寒问暖,从侧面给予病人关爱……凭借着一颗真心和自己扎实的专业技能,慢慢拉近了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庭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就这样,詹琪佳从一名实习医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神经外科青年专家。如今,他已经从“学徒”变成了“师傅”,站在一群年轻医生的背后,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1994年出生的李森就是詹琪佳的学生之一。独立面对患儿时的忐忑、第一次手术时的紧张……李森眼中,老师詹琪佳十分了解他们的心情,每到遇到困惑时,他都会站在他们身后。“让我们自己发挥自身所长的同时,给予我们专业上的指导和提醒,从侧面提示‘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下?’同时也培养着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詹琪佳说,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勤奋努力才能技术精湛。青年报记者 郭容 摄

学习,始终都在路上

“儿科有时候是门‘哑科’,因为有的孩子太小,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身体的情况,有时会闹个不停。家长则十分心急,希望能马上减轻孩子的痛苦。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詹琪佳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儿科医生难当,其实难就难在只能通过检查和查体得知患者状况,不像成年患者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获得有效主诉。

“儿科医生更多时候要带着‘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解决问题,而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难度更增加了不少。”詹琪佳说,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勤奋努力才能技术精湛。而且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各种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愈加显得复杂和困难,对所有青年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修炼强大内心,工作的这些年来,詹琪佳一直在为成为一名好的儿科医生而努力。他心目中合格的医生不仅要上得了手术台开得了刀,更要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他逐步形成并积累了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经过多年不断的专业技能打磨,詹琪佳在神经内镜和微侵袭手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在婴幼儿头围、头颅发育畸形及儿童痉挛型脑瘫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手术、康复和科研经验。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詹琪佳几乎没什么个人时间,不在医院时也很难放松,每当紧急电话响起时,他就要立马赶回手术室。去年除夕夜,他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开始吃年夜饭,手机就响了。电话中,同事告诉他,有个孩子颅内出血,需要立即紧急手术。于是,詹琪佳立刻放下碗筷赶回手术室,那台手术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8点。对于10岁的女儿,詹琪佳坦言“没有时间陪伴,有些亏欠”,但是他也知道,女儿的内心深处十分认同父母的职业,在学校时也会很骄傲地告诉同学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

行医路上一路走来,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困惑。詹琪佳说,感谢这个岗位给自己的历练,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帮助患儿以及家庭抓住那道叫做“生”的光亮。

来源:青年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