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好消息:巨亏700亿!美国开始踩刹车了?外媒:离不开中国

在全球科技产业中,芯片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段时间,几家美系芯片制造商的业绩大跌,巨亏700亿,部分甚至濒临破产,然而美国仍一意孤行,不想着恢复市场,还想着打压对手。再看我国,为了顺应科技和产业变革这一大势,国新办在今年的服贸会决定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重视,计划举办9个综合展和专题展,包括芯片技术、量子测控、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回顾历史,自2019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限制芯片出口之后,短时间内美系芯片企业得到了瞬间盈利。全球众多企业因此涌向美国抢购芯片,推高了芯片的市场价格。然而,到了2022年,随着全球各类产品的销量下滑,芯片需求急剧减少,供应过剩问题日益显现。

大量的美系芯片企业均遭受严重打击。Intel、美光等业界巨头的亏损金额高达数百亿,而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也纷纷陷入困境。这些企业的总亏损已经超出了700亿元人民币。


【资料图】

与此同时,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为应对外部压力,中国大力投入芯片研发和生产,目前其日产能已达到惊人的10亿颗,芯片自给率也提高到30%。这意味着中国的芯片进口需求大大减少,对美系芯片企业构成了直接打击。

值得深思,这一切并非不可预见。美国此前出于其他目的限制芯片出口,意图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然而,反而激励了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迅速填补了技术空白。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更反映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变迁和重构。任何尝试限制和封锁的行为,最终都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个消息:终于要摆脱安卓了!华为官宣,鸿蒙不再支持安卓

华为近日放出震撼消息,其新一代的鸿蒙系统不再与安卓相容。这一决策等同于向软件开发者们投掷了一个重磅消息,意味着他们需要为鸿蒙系统量身打造应用程序。每一款应用程序都要经过华为的严格审核才能在其手机上运行,这无疑保障了用户的安全。

尽管如此,鸿蒙系统已崭露头角。据统计,其在全球的设备激活量已达惊人的7亿。尽管许多用户只是因为系统自动升级而“被动”使用鸿蒙,但这并未阻碍鸿蒙的崛起,反而伴随华为的产品渗透率上升,用户量持续增加。

华为很聪明地推出了一键升级工具,让用户能轻松地从安卓切换到鸿蒙。但对开发者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不仅需要重新为鸿蒙打造应用,还要对其开发技术、软件架构以及安全性能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不过,随着新平台的出现,国内开发者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然而,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们需要跨越技术和管理的障碍。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投入鸿蒙的怀抱,华为应该提供合适的激励策略,确保开发者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

香港科技大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的科技突破。这家在香港的著名高等教育机构表示,他们将在(8月25日)在中国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颗名为“香港科大-雄彬一号”的多光谱光学卫星。这一行动的目标是收集与全球环境、自然灾害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遥感数据,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令人瞩目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了香港首家成功发射卫星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不仅证明了香港在航天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能力,也显示出香港科技大学在这一领域的前瞻性和领导力。卫星的发射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对于未来遥感技术应用的探索。

此外,这颗卫星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它是香港科技大学构建遥感卫星星座的计划中的第一步,这一星座计划是为了更加全面地监测全球的环境状况,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和及时地预测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与此同时,香港科技大学还与长光卫星技术公司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和灾难预报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利用最先进的遥感技术,为世界各地的国家和组织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近期,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锦州25-1西井区油田开发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个由中交一航局参与建设的项目在外海深水地带成功地完成了钢圆筒防护结构的安装工作。令人瞩目的是,这次安装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的工程任务,而是标志着全球首次实现水下多锤联动振沉大直径钢圆筒技术的突破。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对中交一航局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对于全球的海洋工程行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此次采用的多锤联动振沉技术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望成为未来深海工程建设的主流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中交一航局在大圆筒技术方面具有深厚的背景和经验。他们不仅是这项技术的原创策源地,还在此次项目中成功完成了第400个钢圆筒的施工。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其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专业实力。

第五个好消息:大藤峡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大藤峡工程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刻。其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完成全部涉网试验后,已经启动72小时试运行,并开始并网发电。这一进展意味着大藤峡工程即将进入全面发电的最后冲刺阶段,标志着这一宏大工程的完整落成即将到来。

大藤峡工程不仅是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项目,更是红水河十个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环。整个工程拥有8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这也是我国目前的最大型号,每台单机容量高达20万千瓦。

过去的时间里,左岸的3台机组已于2020年投产,而右岸的5台机组也已有4台成功投产。到目前为止,这7台已投产的机组总计发电量超过113亿度,为广西地区电力供应带来了宝贵的支持,同时也为国家达到碳中和、碳达峰的环保目标贡献了力量。

机组的72小时试运行,实质上是对其制造、安装和调试工作的一次全方位的大考。只有通过这次试运行,才能确保机组在并网工作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运行安全。这样的严格审核流程,确保了大藤峡工程的品质和可靠性。待5号机组顺利结束72小时试运行并获得验收认可后,它将正式开始发电,届时,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也将宣告全面完工。

总之,大藤峡工程的进展不仅为当地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还在国家的环保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最后一台机组即将投产,这一标志性的大型工程即将圆满收官,再次证明了我国水利建设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