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记者 王 红 实习记者 曹怡琳

为全面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交流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2023年8月3日至6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委会在兰州召开了第十八届学术大会。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理论进展与实践发现及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副主任陈旭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并分享了其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危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该人群心理危机最常见的是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易怒等。这些不仅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人际等方面上出现各种困扰,还有可能导致自残等极端行为的出现。行为问题也是常见危机之一,包括手机沉迷行为、攻击行为、自我伤害行为等。这些行为问题不但会给自身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会导致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学术交流会上,陈旭教授汇报了其所带领的团队在儿童青少年手机使用与负性情绪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发现:手机使用是导致该群体负性情绪的原因之一,但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缓解负性情绪的作用;而影响其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育方式、应对方式、家庭环境等。作为儿童青少年手机沉迷干预方向的山东省学科带头人,陈旭教授表示,儿童青少年沉迷手机行为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中有较大的影响。对手机沉迷行为的干预则需要在全面评估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而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断(断网)了事、训斥加没收手机”。这样只会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增加负性情绪。他们需要的是立足个体成长经历和个体需求的科学精准干预。陈旭教授最后强调指出:干预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再不使用手机、再不玩手机游戏,而是让他们合理地使用手机、不再沉迷游戏,回归真实的世界,将手机当作一种工具,助力现实自我的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陈旭教授的发言和学术成果得了在场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陈旭教授从医二十四年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行为成瘾方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修。现任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和硕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