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作为刚需消费品行业,在消费多元化和场景碎片化的大趋势下,食品加工业、餐饮业和家庭零售的消费边界不断拓展,线上、线下渠道加速融合,助推调味品行业创新发展。
调味品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行业内品牌企业日益强大,品牌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细分行业发展各有特点,整体呈现出升级化、多元化、健康化的趋势。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整体来看,中国调味品历经了三个阶段,从具备基础调味功能的调味品1.0到2.0起调味品开始分化升级,不仅有以“高端”的口味、品质为卖点,也有以天然、有机、非转基因等为卖点的产品迎合消费者不断升级迭代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及食品工业发展,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2014-2021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595亿元增长至4,5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0%。
调味品行业市场格局
调味品上市企业大多数为龙头企业,品牌效应显著,但仍有李锦记、太太乐、珠江桥、东古、欣和、首农味业、天津利民、味好美、永益食品和紫林醋业、东湖、水塔、保宁、天立独流等未上市的品牌企业在调味品市场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天味食品、安记食品、加加食品、佳隆股份、仲景食品、日辰股份等属于调味品行业上市企业中的特色产品企业。如天味食品生产的火锅调味料、安记食品生产的厨房高汤等属于近年来市场增长较快的复合调味料。
全民健身从幕后到了台前,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关注健身项目,同时轻食调味品也渐渐成为一种风尚。目前推出轻食调味品的品牌越来越多,既有海天、欣和、李锦记、恒顺等巨头,也包括口味全、加点滋味、云山半、坂东等新消费品牌,涵盖酱油、蚝油、榨菜、沙拉酱、油醋汁、白灼汁、调味酱等诸多品类。
尽管中国调味品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头部梯队,但是我国调味品行业公司众多,与美国、日本相比,我国的调味品企业集中度依旧相对分散,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经历了此前的火锅等复合调味品的快速增长之后,调味品企业开始面临新的增长瓶颈。
调味品行业市场前景可期
调味品市场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单味调味品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于2021年,单味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为5403亿元,而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为1423亿元。
由于中国连锁餐饮市场的强劲发展、规范化及可扩展性,以及居民对即煮即食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于2017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3%,较单味调味品的复合年增长率更快。然而,就复合调味品消费而言,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调味品行业近年来新品牌、新品类、新企业及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类型丰富,既有占据全国市场的一线品牌企业,也有在地方占据一席之地的二线品牌企业,还有在某一特定渠道具有优势且定位准确、服务于特定客户的企业。供强需弱的不平衡状态,带来了行业内部的竞争,产品相对同质化,内卷严重,存在一些跟风和效仿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全品类、全渠道的市场策略。
调味品行业作为民生产业,面向所有消费大众,市场营销和消费引导更加复杂多元,群体性思维难免出现。调味品企业既要正确引导消费,又要兼顾和包容消费者的群体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塑造和建立第三选择意识成为破解困境的解决办法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预制菜的概念非常火爆,成为食品和餐饮业最大的风口之一。从政府到行业,从企业到投资市场,只要和食品有关的机构大都在发力和关注这个领域。调味品行业的很多企业也开始投资和布局这一市场。
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对各类调味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复合调味品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及便于烹饪,预期复合调味品将较其他类型的调味品有更高的增长,预计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4%,而同期单味调味品为8.7%。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2437亿元。
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调味品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调味品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预测未来调味品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调味品行业的投资商机。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