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8月15日MLF利率下调后,LPR下调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只是降幅仍有分歧。


(相关资料图)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8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相比上月下降10BP;5年期以上LPR(以下简称1年期)为4.2%,和上月持平,二者降幅均低于市场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5年期LPR未调整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5年期LPR不变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净息差水平;二是因城施策下,楼市“冷”的地方房贷利率可以低于LPR;三是避免新旧房贷利差进一步走阔,后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概率较大。

此外,按照存款报价机制及稳定银行净息差的需要,存款利率也将迎来下调,尤其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会大一些。

三大原因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报价。

8月15日央行公告称,当日开展204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2.50%,相比上次分别下降10BP、15BP。

从历次LPR调整看,如果MLF利率下调,那么LPR必下调:2019年8月-2021年12月,1年期LPR降幅高于5年期LPR,主要原因在于贯彻房住不炒的理念,避免刺激房地产。2022年以来5年期LPR降幅高于或等于1年期LPR,主要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

8月LPR调整有两个特点:一是1年期LPR和5年期LPR降幅均低于一年期MLF;二是MLF下调后,5年期LPR首次未下调。在此之前,市场认为,为提振楼市,5年期LPR调整幅度可能在15BP或以上,而此次5年期LPR“按兵不动”。

记者了解到,其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前银行净息差已低于“预警线”。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相比去年末下降17BP。如果拉长时间看,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10年后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由2010年的2.5%降至目前的1.74%左右。

国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测算称,银行要维持支持实体的能力,每年资产增速要处于名义GDP增速(7%)附近,那么未分配利润留存资本的增速也得在7%附近。按分红率(30%)倒算出ROE应该在10%左右。再考虑其他收入、支出水平不变,那么净息差应该在1.68%左右,再留点安全垫,应该在1.8%左右

“商业银行息差低于警戒线了,等存量按揭降息之后,银行压力更大。”某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坦言,“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息差水平,保持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

二是当前房贷利率的焦点是存量和新增利差较大。央行数据显示6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1%,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此外,现阶段存量中仍有相当部分执行超过5%贷款利率,远高于目前新发放按揭利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维持5年期LPR报价利率稳定,也有助于避免新、旧房贷利率的利差进一步扩大的潜在负面影响。

8月1日,央行、外汇局召开的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8月18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提出,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由于“转按揭”放开概率不大,商业银行下调合同利率实际意愿或相对偏弱,房贷利率调整可能通过国有大行作为“标杆行”的方式开展。在实操过程中,合同利率修订或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包括因城施策、区分客户资质等。在合同修订过程中,银行也可能要求客户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得提前还款等附加条件。

三是去年9月建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楼市“较冷”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据楼市情况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该机制可以“既管冷、又管热”。

按照监管要求,全国层面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减20个基点,第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加60个基点。按此测算,全国层面首套、二套房最低贷款利率分别为4%、4.8%,但一些楼市较“冷”的地方首套房贷利率可突破前述下限,有针对性地降低房贷利率,稳定当地房地产市场。

周茂华表示,尽管LPR报价基准利率不变,但在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影响下,各地因城施策,不少城市的新发放个人首套房贷利率已经明显低于5年期LPR。

存款利率将下调

央行近期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文章《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表示,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我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据记者梳理,央行在2020年2月、2020年5月也发表过两篇探讨商业银行利润相关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均表示,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资本补充,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风险能力,这和当前的观点类似。

但不同的是,前两次只是提到保持合理利润水平的积极作用,而这次不仅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还提出要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因为银行利润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构成,如果非息收入增长快,即便净息差下降利息收入下降,利润也会保持一定水平。央行并没有明确何为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但根据市场机构测算,当前的净息差如果再下降,那可能就跌破了合理水平。

8月18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其中后者指,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去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当前一年期LPR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有下调,相应要求存款利率也要下调。

“现在大家存款都喜欢存长期、存定期,尤其喜欢存5年期,导致整体存款成本降不下来,银行息差还在收缩,完全靠增加资产规模来弥补利差的下降,但规模变大,不良也在增加,资本消耗也大。”前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坦言。

“银行业净息差水平已基本接近长期金融稳定的底线,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势在必行,且较为迫切。”王一峰表示,“主要银行或于近期再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从存款定期化趋势看,本次挂牌利率下调,仍将可能是非对称的,即长端降幅大于短端,此举有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长久期化趋势,同时能够减轻资金空转套利。”

可供参考的案例是,去年8月22日LPR下调后,9月15日存款利率调整,前后间隔不到一个月。今年6月,主要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至0.2%,两年期下调10BP至2.05%,三年期、五年期均下调15BP,分别至2.45%、2.50%,期限越长降幅越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