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8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周盛盛

作为美丽中国“皇冠上的明珠”,国家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万物共生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国家公园的珍禽异兽不断回归,尽显自然与生态之美。


(资料图)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日前在青海西宁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共商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集聚力量助力旗舰物种保护。

目前,中国已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开启了自然生态保护新篇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畅通跨境通道,东北虎数量超过50只,东北豹数量超过6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改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

专家表示,作为地区生态维护的代表物种,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的恢复是生态生物多样性稳定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向好的显著标志,对丰富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被誉为“生态系统风向标”的旗舰物种恢复,也意味着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中的动植物正在健康生长。在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及国家公园候选区内,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蒂芬·波拉斯基感慨地说:“中国用实际行动努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使自然走上恢复之路,造福民众和地球。”

国家公园自建设以来,始终重视以科技力量为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护航。在本届论坛的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展区内,一件件用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奇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许多与会人员驻足观赏。

“我们利用无人飞车等科技设备,以及面向自然生态监测和碳汇实时测量的地面智能终端,有效助力国家公园内的旗舰物种监测与保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总工程师祝明介绍说。

如今,在各地的国家公园内,处处可感受十足的“科技范儿”:四川通过建立大熊猫遗传数据平台,掌握了500余只大熊猫的DNA档案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对虎、豹、熊、猞猁等30多种动物进行AI识别分类;地处长江源头的格拉丹东冰川,监测方舱车可以将监测结果通过卫星传输,坐在家里就能看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是怎么形成的……

国家公园不仅是珍稀物种的“世外桃源”,也是周边民众享有的优质生态产品。“我们更加注重在保护中改善民生。”关志鸥说,眼下各地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开展特许经营、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等。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特许经营”体制,通过培训当地牧民担任自然体验向导,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同时探索“一户一岗”生态管护机制,累计有约2万名牧民从放牧者变身管护员,每年可获得2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

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还将持续释放。本届论坛正式宣布,中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和品牌打造,将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绿色发展成果。”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