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本报记者叶真
7月25日清晨5点,邳州市四户镇街边的早餐店大多刚支起摊子,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杏’好有你”实践团队成员就拎着蛇皮袋往不远处的银杏田里走去。同样的场景每个月都会出现几次,这是该团队科技下乡助农、提高银杏产量的第5个年头。
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老旧等原因,邳州的农户在银杏种植中屡屡“吃亏”。5年前,当“‘杏’好有你”实践团队第一次受邀为银杏“看病会诊”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想办法为农户解决问题。
银杏种植存在“密度阈值”,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会引起代谢通路中功能基因的上调,从而促进类黄酮的积累,但过高的密度反而会抑制类黄酮等物质的合成。为了帮种植户们找到最佳种植密度,同学们建立起多个不同密度的银杏采叶圃。“经过苗圃实验,我们发现银杏叶产量提高六成。”团队成员徐思元介绍。
与此同时,银杏团队还自主研发秸秆复幼栽培技术。对5年生银杏进行5种留干高度处理后显示,通过截干处理后的植株呈现幼态特征成功“返老还童”,复幼后的叶片总黄酮醇较截干前提高近60%,总萜内酯含量增加30%。
将技术转移给种植户后,好消息也纷至沓来。“秋天,银杏叶片会变得金黄,人们会把它称为‘金钱树’,现在,银杏真的变成当地的‘金钱树’!”团队成员们对秋天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