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产业发展态势如何?“双碳”背景下,政府对集中供热系统建设的投入逐年上升,受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及供热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影响,集中供热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的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量得到稳定增长。

随着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在全国的推广,各级地方政府加快了拆除高耗能、高污染、低热效率的区域小锅炉的步伐,而热电联产机组及大吨位锅炉具有节约燃料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主要的集中供热主体。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资料图】

集中供暖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

中国属于北半球国家,气候北寒南热。因此,城市供热行业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传统采暖地区,主要是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和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这些地区城市建筑面积总量近 90 多亿平方米,城市供热行业需求强劲,行业规模较大,且发展速度较快。

集中供暖行业属于公用基础设施行业,为避免重复建设,一定范围内往往只设一个主要热源。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比,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供热质量高、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势。受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城镇化加速、供热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的供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锅炉、电热地膜、热泵技术等,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其他先进高效方式为补充的供暖局面。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热力网输送热能系统发展很快,尤其是“三北”地区13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全部都有供暖设施,形成了较大规模,并正在向大型化发展。城市供暖已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向山东、河南及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发展。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暖方式,实现供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供热节能市场的不断扩大,不排除越来越多的新参与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这些新进入者虽然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

目前,农村采暖造成的碳排放占农村碳排放总量的45%,北方地区农村取暖用散烧煤约合2亿吨标准煤。此外,南方清洁供暖也存在取暖成本高、灵活性差、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有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南方地区分户、区域供暖用户数量将分别达到6500万户、3200万户,碳排放潜力分别在2500万吨和4500万吨以上。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供暖行业县、镇供暖投资占比38.71%,城市供暖投资占比61.29%。目前,中国供暖行业投资规模为826.59亿元,中国供暖行业投资规模为873.01亿元中国供暖行业投资规模为938.62亿元,同比增速为7.52%。

集中供热是清洁供热的重要方式之一。集中供热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以煤炭锅炉为例,分散式小锅炉生产能源利用效率40-50%,而集中供热所用的大型锅炉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至70%-80%。此外,用集中热源代替众多分散锅炉,可将污染物从面排放变为点排放,能够集中、有效处理污染物,减少排放量。

山西集中供暖发展规划

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省将大幅度提升地热能利用规模和效益,全方位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以上。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5年翻一番以上;建成若干地热能综合利用基地、地热小镇,进入地热能产业强省行列。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充分利用地热能。

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大力推广地源、水源热泵技术(与岩土体、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热交换),以较低成本实现乡村住宅供暖制冷。鼓励各地在综合论证基础上,探索实施地热能替代天然气、煤炭供暖。因地制宜建设浅层地热能集群化利用示范区,适度利用中深层地热能,有效保障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医疗康养等清洁用能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地热(温泉)小镇”。

集中供暖行业报告对中国集中供暖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集中供暖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集中供暖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