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雨后,乌鲁木齐空气清新,整洁明净。街道上,高低错落的乔灌木延续着斑斓的色彩、景色的变换。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资料图片)
大美中国,山河壮丽。放眼今天的乌鲁木齐,一片林、一座园、一条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护“生态家底”筑绿色屏障
雅玛里克山,万亩林木郁郁葱葱,荒山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在乌鲁木齐持续创造。
“小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山。现在凉亭掩映在林间,乔灌木高低错落,蜿蜒小路曲径通幽,在这儿逛逛是一种享受。”家住雅玛里克山附近的市民冯红霞说。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数十年持续不断的荒山绿化,如今的雅玛里克山基本实现绿化全覆盖,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观赏性和生态性的林相。
蜿蜒的休闲步道、葱茏的绿色景观、便利的配套设施……今年,我市加快推进小游园建设。截至目前,已新建、续建10处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的小游园,更好地方便市民出门就近畅享“绿生活”。
“出门就有小游园,随便在城区走走,到处都像画一样。”市民黄咏梅说,自从今年家门口桂林路东三巷小游园建成,自己每天吃过饭都会来遛弯儿。
开窗有景、出门见绿。让乌鲁木齐披上“翠色”新装,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各族市民长久以来的期盼。
放眼全市,一份绿色答卷可圈可点: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绿化覆盖率40.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3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8%,建成小游园1321处。
绿色,是乌鲁木齐的追求,也是这座城市的坚守。
一边顺着慢行步道巡河,一边用“河长通”App,随时记录巡河日志,这是水磨沟区七道湾街道七道湾东街南社区护河员周亮的日常。
周亮负责的水磨河段,南接龙盛街南社区,北至七道湾北社区,全长1.5公里。
“以前河道狭窄、杂草丛生,违建紧邻岸边。现在一年四季都是不同的景色,来这里的野鸭、鸳鸯也越来越多了。”周亮说,这些年,通过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滨河景观带,水磨河变成风景线。
环境优美、野生鸟类逐年增加的水磨河是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一面镜子。
可喜的是,这并非个例。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完善河湖长履职尽责、监督检查、总结评估、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级河长湖长职责及各部门责任。
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在乌鲁木齐,守护“生态家底”的触角广泛延伸,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担责见效,河湖治理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增“绿色资本”蓄发展动力
今年以来,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正抓紧时间,全力推进锅炉精准喷氨、汽轮机冷却塔余热深度回收供热等10项提效升级改造。
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厂长李鑫说,作为我市第一批超低排放达标电力企业,今年,企业正在实施大范围的提效升级改造,全力以赴做好环保设施深度提升改造,切实提高环保设备的运行效率,按照“一企一策”的控煤、大气污染治理及节能减排计划,2024年实现绿色清洁生产目标。
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今年,我市结合实际,组织21家重点涉气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实施减排项目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乌鲁木齐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截至8月10日,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3%。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乌鲁木齐也在持续探索新的“减碳”方式,以实现发展“增绿”。
漫步在河马泉新区秋实路、东庭街,“喝饱水”后的乔灌木绿意葱茏。
而这些花草树木“喝”掉的,是来自乌鲁木齐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的再生水。
作为目前乌鲁木齐市最大再生水生产企业,乌鲁木齐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高新区(新市区)、米东区和水磨沟区等部分片区的绿化和工业冷却用水,以及乌鲁木齐市再生水扬水工程“北水南调”的生态补给用水。
其中,乌鲁木齐市再生水扬水工程实现再生水资源“北水南调”,为和平渠提供景观用水及米东区、水磨沟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高新区(新市区)及沿线公园等地绿化用水需求。工程每年可置换3200万立方米洁净水。
节约就是创造。多利用一份再生水,就会少用一份洁净水,多有一份水资源,增加一份发展能力和生存保障。
达坂城区,110千伏绿源达坂城分散式风电场最近调试发电,荒漠戈壁上的风变身源源不断的电流,达坂城区实现全“绿电”供应。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厚植。
建“变现链条”让生态惠民
乌鲁木齐县,青山绿水生机勃勃。
走进水西沟镇平西梁村,起伏的山、摇曳的花,深浅不一的绿在眼前铺展。慕名而来者不仅为一间民宿,更看重这片风景。
“一出门就能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心情特别好。”说起村里的变化,经营民宿的林雷笑着说,“游客大老远来我们这儿看啥?不就是图这儿的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新鲜。”
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靠着美丽环境,村里不少人开起民宿、办起农家乐,一些本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也回村卖咖啡、做露营、搞采摘……
“高颜值”的自然生态,也为平西梁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目前,村里从事旅游业人数占全村劳动力的70%以上。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说,平西梁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依靠秀丽的风景,乌鲁木齐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构建集农业、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游产业体系,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让美丽乡村推动美丽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短短10个字,闪耀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深邃思考。
在乌鲁木齐,多年的绿色发展实践,正生动诠释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
幕天席地、享受绿色,是现下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
还没到中午,位于哈熊沟景区的半山渡农庄已经热闹起来。草坪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在山野之间尽享露营的乐趣。
“有时遇到周末、节假日,露营地还要预订。”半山渡农庄负责人李义龙说,靠着好风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同样,依托天然的活水资源、大片的湿地,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西溪路亚垂钓基地环境宜人舒适,深受垂钓爱好者青睐。
“这里山清水秀,鱼肥景美,是个休闲垂钓的好地方。”钓友杨栋说。
事实上,在建设垂钓基地前,西沟乡结合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这一区域进行重新规划,修补道路、修建木栈道、增补绿植,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党和政府重视生态保护,我们这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垂钓基地负责人马军说,好山好水不仅让大家生活的环境好,也能成为帮助增收致富的好资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素丰富、潜力巨大的乌鲁木齐,对生态环境的呵护,收获了自然界越来越多的馈赠,更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新路。
【编辑: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