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暖风频吹,A股市场情绪快速回温,沪深300指数7月累计涨幅超过4%,ETF同样表现抢眼。根据中国证券报的统计,截至7月28日,A股ETF7月以来资金净流入约383亿元,如果将统计区间拉长到4月20日起算,资金净流入更超过2000亿元。有机构投资者指出,在积极的政策基调引领下,后续市场交投情绪有望进一步提振。


(相关资料图)

01

资金流入“不拘一格”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剔除货币ETF及新上市ETF后,沪深两市782只上市ETF基金中,近390只年初以来录得资金净流入,其中5只的净流入金额超过100亿元。具体来看,资金流入前10的ETF当中,既挂钩了沪深300、创业板指这样的宽基指数,也包括医药和半导体等窄基行业指数,同时还有城投债和短融等固收类资产。

按挂钩指数合并可以发现,资金在选择标的指数时并不拘泥于单一种类,但它们对主题投资和科技概念似乎兴趣颇深,至于涨跌幅等因素的重要程度则相对靠后。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挂钩科创50和创业板指数的ETF年内净流入排名全市场前两位,分别录得净流入357.87亿元和260.73亿元,传统的沪深300指数则只排在第六名,它们也是排名前10的指数中仅有的宽基指数。至于窄基指数方面,挂钩医药、半导体、动漫游戏等概念的产品资金流入相对较多,部分产品的流入金额超过100亿元。

作为参考,这些资金流入较多的标的指数中,除去中证动漫游戏指数年内涨幅58.7%、中证医疗指数年内跌16.38%以外,其他指数的年内涨跌幅大多在正负10%以内。

此外,挂钩城投债和短融的ETF上半年也受到资金青睐,根据上表数据,这两类ETF虽然合计仅有2只,但上半年累计资金净流入超过210亿元。此外,根据4月公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投资者融券卖出所得价款在还券前可购买货币和债券ETF(成分债券含可转债者除外),上述两类ETF属于后者,这意味着它们不仅可作为避险资产,还可用于两融账户流动性管理等目的。

02

多元化布局成趋势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流入ETF的资金常见去向虽然仍以股票型为主,但与传统“集中扎堆”宽基指数相比,它们如今的去向更趋多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证券日报的报道,有公募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多数机构预期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可期,但投资难度亦有所提升,而作为打包一篮子指数成份股的ETF,由于费用低、运作透明的特点,年内持续获得资金的青睐。嘉实基金指数投资负责人刘珈吟指出,A股市场实施全面注册制后,投资标的的扩容提升了投资难度,而ETF作为优中选优、打包一篮子指数成份股的结构化投资利器,加之费用低廉、运作透明等优势,因此获得资金的高度青睐。“今年A股市场结构分化加剧,行业热点表现不一,ETF总规模创新高的背后,是资金正在积极布局结构性机会的表现。”

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补充称,股票型ETF规模增长较突出,多是主题或细分行业ETF表现更为抢眼,例如医药类ETF、半导体ETF、游戏ETF和新能源主题ETF等,这些产品在对应的产业机会表现明显时,资金会提前大幅布局,这也是年内不同主题或细分行业ETF份额变动的原因。苏燕青的这一说法,也与上文中数据反映的情况不谋而合。

03

投资者更趋理性

此外在部分专业人士看来,ETF背后的投资者专业程度正不断加深,所反映的动向值得关注。

根据证券时报报道,申万菱信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赵兵在开源证券近期召开的2023复苏路径与资产配置论坛上表示,以其管理的新能源龙头ETF为例,从交易情况来看,今年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客户交易量和换手率都有较大增幅。第二,在新能源板块不断调整的过程中,ETF规模逆势上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产业的投资价值得到验证,投资是基于基本面逻辑转变而非市场情绪。ETF的核心逻辑如EPS、ROE、基本面和业务营收等变量在良性通道中,得到市场认可。第三,ETF的受众主要来自券商的交易型客户,这些资金对行业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判断相对较专业。

不仅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已有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借道ETF进行长期配置和波段操作,资金的动向愈发理性,且资金正持续涌入这一品种。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指数基金经理表示,ETF不仅是越跌越买,即使在市场平稳阶段,ETF也持续有资金流入,说明投资者对场内指数基金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