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贴心干货
直面需求
落实为要
本报记者 张婧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发布,就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以及加强组织实施等方面给出了31条具体措施。
在文旅领域中,民营文旅企业凭借商业模式灵活、重视科技创新等优势迅速发展,在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作为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民营经济31条”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民营文旅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纷纷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对接下来政策的落地和细则充满了期待。
提振民营文旅企业
发展信心和前景预期
政策支持对于民营文旅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主动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有着重要意义。政策的出台呼应了民营文旅企业的诉求:“民营经济31条”对民营企业关注的营商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监管导向、舆论氛围等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制度性安排,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举措。因此,“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对于民营文旅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及时雨。
环球魔力(成都)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咏认为,“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无疑为行业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多方面的难题。“在反垄断的同时,政策提出的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及融资担保体系,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人才引进和招聘则将促进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有助于解决专业人才招聘难的问题;政策免申即享降低了企业的精力投入和时间成本。”李咏说。
“我们是一家服务于线下文商旅场景的企业,疫情3年,市场维艰。目前行业是否迎来了转折点,还是‘未来十年最好的是今年’,很多企业都存有这样的疑虑。这时信心比金子更重要。”上海剧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汤祚宇认为,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给予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宝贵的信心,虽然具体政策的落实还尚需时间,但是国家已经给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和信号,对于未来市场恢复、企业经营情况改善,以及企业家对政策稳定性的预判都有着很好的积极意义。
民营文旅企业是文化和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强化了法治保障、增强了信心动力。在实际业务中,作为一家文化艺术类平台型公司,观悟泊对于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比较强,而这其中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尤为重要。”观悟泊联合创始人张佳音表示,针对平台型公司,“民营经济31条”特意提出要“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这为我们未来打造高质量平台提供了努力方向,增强了公司对行业和市场的信心。”张佳音说。
积极修炼内功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但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也需要进一步激发。针对新情况,迫切需要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当然,好政策需要落地、落实、落细才能带来好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民营经济31条”才能真正惠及广大民企。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关情况时表示,为确保“民营经济31条”的政策效应充分释放、落实落地,将建立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压实部门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
“地方政府也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要求,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和细化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李春临说。
“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关注重点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法治保障后续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落地,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周期、实施条件等。作为一家文化科技类的创业公司,我们看好未来的业务和市场前景,因此更希望有公平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稳定的政策环境,所以我们非常期待后续能够推出更加可落地、可执行、门槛低的政策细则。”汤祚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有了政策的支持、国家的关心,观悟泊也将积极修炼内功,在‘民营经济31条’的引领下,积极乐观面对未来,以‘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合法合规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红利,践行民企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张佳音表示。
“希望未来能针对文化类小微企业推出更方便快捷的融资担保产品和投资渠道,对行业优质企业提供专属的政策指导和支持,有更多可以和国有企业合作的机会,参与当地的文旅建设。”李咏说。
纵深解读
以体系化制度供给
为民营文旅企业保驾护航
宋洋洋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主体,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7月19日发布的“民营经济31条”,从营商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等7个方面给予指导意见和具体的政策举措,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诉求,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文旅企业是文化和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占比较高,民间投资长期以来占旅游直接投资比重超60%,是市场主体的核心组成,与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构成了我国文旅市场多元投资主体格局。“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是文化和旅游领域渴求已久的及时雨,能够有效解决困扰行业的存量资产盘活问题、民间资本投资信心不足困境,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扩大就业蓄水池,促进文旅消费增长。
正确认识文化和旅游领域民营企业
三大不可或缺作用
民营企业是盘活文旅存量资产的钥匙。盘活存量资产是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破解当前经济和财政风险困境的工作思路和战略举措,特别是综合性质的大型文化和旅游项目,其本身具有投资规模大、前期开发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运营管理脱节等特点,其经营属性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更好实现。民营企业创新强、活力足,对新技术、新发展触觉敏锐,能够更好助力文旅项目匹配新需求、打造新场景,激发和盘活存量资产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民营企业是吸纳文旅就业的主蓄水池。民营经济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力量。从文化和旅游领域来看,旅行社、旅游民宿、文艺表演团体等都具有典型的民营经济为主的特性,在保障和扩大就业方面有独特优势,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岗位,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为带动灵活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以演出行业为例,2022年末,全国民营艺术表演团体1.78万个,占演艺团体的90.2%,从业人员41.5万人,不仅为艺术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民间投资是提升文旅市场信心的风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下降0.2%。分行业看,1月至5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下降1.8%。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意味着企业对未来投资信心不足、市场预期不稳。“民营经济31条”从民营企业成长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社会氛围等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有利于增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民间投资信心,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参与作用,扩大和形成新的有效投资,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真抓实干为民营企业提供
体系化的制度供给
降低文旅市场准入门槛,释放民营企业效能。民营文旅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往往面临融资机会不平等、行政审批繁杂、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限制阻碍,难以发挥其自身效用。应进一步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力度,明确和细化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和旅游细分行业与领域的范围,利用市场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开发经营,降低投资文化社会事业的门槛,特别是在红色旅游、文博研学游、乡村旅游等领域,应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助其转型提质升级。
拓宽民间投资参与渠道,激发文旅运营活力。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民间投资的重要性,积极畅通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建设运营。一方面,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吸引民间投资,在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优势。另一方面,优化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通过“纾困+改革”“准入放宽+融资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便利和支持,开发适合民营文旅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风险。
全心全意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今年以来,山东淄博等城市的出圈,表面是文旅场景的网红化,实际是营商环境的外显化,是消费者与民营企业对地方政府信心的投票。因此,要做强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主动建立常态化助企对接机制、与各相关部门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从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在制度、服务、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和保障,做好常态化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对民营企业在融资、项目推介等方面需求及时予以反馈。其次,要做优市场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破除对民营企业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强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共同发力促成由政府、市场主体、市民百姓共同营造的市场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专家视点
政策需细化落实
民营文旅企业融资问题
有望迎来纾解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魏鹏举
“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会提振文旅领域民营主体的发展信心,也会进一步提升他们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过,我认为此次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信心,文旅行业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些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以及其他投融资问题会得到改善。
新冠疫情之后,民营文旅企业面临的发展困难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疫情期间消耗了企业的资金、人力储备等资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二是许多民营文旅企业,比如旅行社、规模较小的演出机构在市场对接方面存在困难;三是目前整个宏观经济处于转型期,消费的问题逐渐显现,对中小微文旅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这些企业亟须转变发展模式予以应对;四是数字化、智能化是文旅行业的发展大方向,但目前文旅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民营文旅企业是文化和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
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随着宏观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民营文旅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必将有所改善,进而解决一部分相关问题。例如,此次“民营经济31条”就颇具针对性,民营文旅企业应积极研究并把握住这些政策利好。
关于“民营经济31条”的具体落实,首先是针对民营文旅企业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政策要进一步细化。人才是文旅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如果民营文旅企业在用人和激励人才方面得到较为具体、详细的政策支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其次就是要明确投融资的具体细则和模式,包括银行、债券乃至上市融资相关通道这些方面,都要进一步明确。
(本报记者 张婧 采访整理)
重振消费 化解债务 科创引领
民营文旅企业转型机会
加速到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魏翔
中国旅游业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在纵深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纵观这三四十年,进展并不够理想。基于这样的基本面,民营旅游企业一直面临着4个方面的困难。
第一,从需求侧来看,在有效需求不振的大环境下,作为服务业典型代表,面向消费端的旅游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更大,疤痕效应相对也会更长一些;第二,从供给侧来看,旅游业虽然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反噬作用就是大多数旅游企业依然靠门票、缆车票等人头费来挣钱,质量升级、服务改善的压力颇大;第三,在供需市场方面,各地对旅游业的地方保护主义没有被完全破除,在同城化、跨区域、跨行业合作方面仍有很多困难,尤其是在民营企业领域;第四,从企业本身来看,民营旅游企业也面临着中小微企业同样的困难,在融资环境、企业信用评价、公平参与市场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限制和障碍。
鉴于以上困难,“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促进意义十分明显。
第一,文件在醒目位置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对于旅游跨区域发展,尤其对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以及生活类旅游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文旅融合来说,这一政策将是突破当下消费疲软的有效方法。
第二,文件中重点提到,要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对中小微企业经常会出现的失信行为,未来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这是一大利好,同时也会激励民营旅游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探索改革的创新举措,但需要将旅游服务质量改进方案前置。
第三,文件提出,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这为一些受到较大冲击、目前仍处于亏损中的民营上市旅游企业打开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要抓紧时间出台相关的债务化解方案。
第四,当前,旅游业的质量提升正在从资源推动型向科创推动型转变,众多旅游企业正加大对科创的研发和投入。对此,文件中专门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这是之前没有的,而且更偏向于科技创新公司。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民营旅游企业的转型机会正加快到来,要抓住机会找准赛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第五,文件第12条明确,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这对民营旅游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中小微企业积极创新旅游路线开发、文旅融合实践、旅游科技探索,为中国旅游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以往对这类中小服务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保护力度不够,“民营经济31条”的出台为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旅游科创型企业要抓住机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的创新和保护。
(本报记者 鲁娜 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