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高铁上的一则视频上了热搜:

高铁上一个1岁的小孩子在哭闹,旁边的一名男乘客不乐意了,语气非常不友好地提醒父母管好小孩子。

许是被孩子吵闹的本就烦躁,孩子父亲就跟这个男子吵了起来。


(资料图)

原本只是一起很小的纠纷,但因为最近“高铁”和“孩子”这两个关键词频繁组合在一起,很快就引发了大量讨论,评论区甚至演变成了新的对骂现场。

有人指责:1岁的孩子没法管,是家长的问题;吵到别人,家长态度就应该客气一点。

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现在人的包容度太低了,厌童无处不在。

尤其是前段时间韩国的“幽灵儿童”事件发生后,“厌童”这两个字变得异常敏感。

01

消失的ta们

2023年6月,韩国水原市爆出一起震惊全世界的新闻:

一位30多岁的母亲高某,先后在2018年、2019年杀死自己两个刚出生的孩子。

或许是担心事情败露后会遭受法律的制裁,或许是这位母亲的心理已经开始扭曲。

她在亲手杀死自己的骨肉后,将孩子的尸体塞进了一个黑色塑料袋中,藏在了冰箱的冷冻层,一藏就是五年。

本以为像这样极端的事件只是个例,没想到这起案件仅仅是冰山一角。

「冰箱藏尸案」爆发之后,韩国警方开始针对2000多名有出生记录,但没有进行户口登记的“幽灵儿童”进行调查。

各地政府也陆续接到1069起相关举报,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49名婴儿确认死亡,至今仍有600多名儿童下落不明。

这些孩子,

有的因为先天疾病,刚出生就被父母扔到深山里自生自灭;

有的被父母活埋在自己家的花园里;

有的生下来后父母不管不顾,等到孩子咽气后就用垃圾袋裹好,扔到了垃圾桶里;

还有很多孩子,被父母扔进河里、小溪里......

剩下的孩子,要么就是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送人,要么直接丢在教堂的弃婴箱中。

我们期望,这些孩子能够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平安健康地活着,只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手段如此残忍的行为,不少人开始对背后的原因进行猜测。

这种猜测,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邪教作祟;

二是“肾红素”说。

这些传言玄乎其玄,一再刷新人们的认知下限。

但益美君觉得比起无法求证的「阴谋论」,幽灵儿童背后的社会意义更值得我们探讨。

02

「幽灵儿童」现象背后

原因到底是什么?

仔细回顾那些杀婴、弃婴的家庭,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经济困难。

有关数据显示,在韩国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的花费,相当于韩国人均gdp的7.79倍。

而2021年韩国人均gdp是3.47万美元,这个金额再乘以7.79后的数字有多么庞大,不需要再过多说明。

如「冰箱藏尸案」的高某夫妻一样。

他们的生活本就不富裕,再加上已经有了3个孩子,根本无力再抚养更多的孩子,最终导致他们步入歧途。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养不起那为什么不堕胎?

这就必须要提到在韩国实施的长达66年的「堕胎罪」了。

与一些欧美国家由于宗教原因禁止堕胎不同,韩国执行堕胎罪是为了缓解战后人口骤减的问题。

自1953年开始,除非是遗传性疾病、传染疾病、强奸、影响产妇健康等情况,私自堕胎的女性,会被处以1年以下的刑事拘留,或是2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直到2021年1月1日,韩国政府才正式废除堕胎罪。

但此条法律并未被严格执行。

很多医院、药店根本没有引进安全的堕胎药,再加上堕胎的费用高达数百万韩元,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生下来然后再杀掉孩子。

除了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还有一个原因,韩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国土面积小资源少,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在财阀手里。

普通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即便被迫卷生卷死,也很难实现阶级跨越,这也导致很多年轻人直接“躺平”。

当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又怎么会有心思养育孩子呢?

还有韩国社会本身的极端厌女、不注重女性生育成本等,种种问题叠加起来也就构成了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因为压力太大、因为女性不想牺牲自己的未来,所以选择不生孩子;

因为堕胎困难、费用高昂,所以宁愿在孩子生出来之后就残忍地杀掉;

因为没有孩子,也就不愿意去体谅孩子,社会整体也就进一步厌童;

因为厌童文化盛行,导致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人产生顾虑,进而选择不生孩子......

而「幽灵儿童」的出现,也只不过构成这场恶性循环中的一环罢了!

尚未被严格执行的反堕胎法、高额的育儿成本、社会经济的压力......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解决,那些枉死的婴儿就会真的像幽灵一样,始终存在于社会中,甚至会越来越多。

当然,益美君说了这么多,不是在为那些残忍杀害自己孩子的父母辩解,也不是为那些「厌童」的人做辩护。

而是想要表达,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原因导致的。

我们在批评这种现象的同时,也应该思考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杜绝这种残忍的事件再次上演。

毕竟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比韩国少。

03

当「厌童风」席卷中国,

我们能做些什么

就像开头跟大家提到的男子指责1岁小孩子太吵的事件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吐槽熊孩子的声音、呼吁设置儿童专属车厢、餐厅的呼声越来越大。

甚至我们国家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明确表示拒绝接待儿童的「无儿童区」。

「厌童」似乎变成了一种流行,网络上凡是有关吐槽孩子吵闹的帖子,都会收获大量的共情。

那些整治熊孩子的帖子也一度成为了“年度爽文”、“流量密码”。

与这些极致「厌童」情绪相对的,是有素质的父母的歉意和崩溃,以及熊孩子家长控诉年轻人不懂体谅的道德绑架。

其实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真正讨厌的是那些8、9岁还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做出不雅举动的孩子,是那些总往女厕所跑的男娃......

是那些放任小朋友吵闹、骚扰他人却不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还反过来倒打一耙的熊父母。

「厌童」这个锅年轻人不该背,但我们也确实应该尝试互相理解和包容。

这不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社会整体的问题。

如果放任这股「厌童风」继续发展,那我们社会也迟早会陷入和韩国一样的怪圈:

因为厌童风盛行,所以不敢生;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不能共情;因为不能共情,所以更加厌童......

而所有的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体现在生育率上。

虽然我们国家的情况不像韩国那样严峻,但从近年来持续走低的生育率来看,改变刻不容缓。

从合理规划「儿童友好区域」开始、从降低生育成本开始、从重视女性生育代价开始......

而不是从高喊“开放三胎”、“包容孩子”的口号开始。

不要等到「幽灵儿童」的悲剧在我们国家重复上演,再去谴责和惋惜。

真的等到那个时候,就太晚太晚了......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纸醉葡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