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与深度应用,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数字时代的显著标识,结网而生、逐网而行成为广大民众的真实写照。作为“网络原住民”的“Z世代”青年大学生无疑是网络空间的常客、网络社会的主力。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另一方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深化对大学生网民群体思想和行为的认识和研究,在多技术交叉、多主体交织、多思潮交汇的复杂网络环境中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乃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银忠教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对大学生的“网事”颇有研究且成果丰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思路和完备的研究方法。曹银忠教授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作——《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系统地回答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有无影响、影响程度、影响表现、影响原因等问题,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坚持博采众长与自主创新相统一。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因此,做研究要收集翔实的资料,贯通古今、联通中外,品诸子之言、集百家之长,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为自己的研究创新服务,取长补短、化为己用。曹教授在书中参考借鉴了多种渠道、多样类型的典籍文献、报刊专著等材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代和西方关于人与环境、人与技术的思想进行了梳理概括,融合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视角对大学生网民群体的思想和行为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坚持宏观视野与微观考察相统一。登泰山可览群岳,观古木可知纹理。宏观和微观不仅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环境的两个层次、两种规定,更是学术研究的两个角度、两种路径,二者统一于科学实践之中。只有把“望远镜”和“显微镜”一起用起来,看问题才能做到既系统全面又鞭辟入里,进而形成对所处的世界和环境、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完整准确之认识。在书中第二章,曹教授在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全面多样性、深刻复杂性、影响双重性等总体特征作概括勾勒的基础上,从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和学习生活、婚恋消费等具体方面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显在影响和潜在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近期影响和远期影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类研究,水平超群、入木三分。

坚持理论剖析与实证验视相统一。在“万物皆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5V”特性得到认可和重视,政府决策、社会治理、行业研判、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十分注重“理”“数”。以理论为基础、以数据为支撑,把“讲理”和“数说”嵌套配合起来,不仅是吸引注意力的时髦之为,更是增强说服力的必然之举。就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言,“理”“数”合一,提倡的学者多,实践的学者少。曹教授在书中真正做到了笔下有“理”、心中有“数”。在论证剖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类型、表征及其机理后,第四章的实证分析达到了全书的高潮。基于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一手数据,曹教授灵活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别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单变量宏观考察和结构方程微观考察,绘制了一幅直观真实且具令人信服的大学生“网事”全景图,与理论剖析成了完美闭环,为大学生网民行为引导和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展现了曹教授过硬的数字素养。

坚持问题导向与实践路向相统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固然不可或缺,但认识的目的在于推动实践,否则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研究之中,既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找到症结,更要立于问题之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书中,曹教授从必要性、价值性、可能性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网民群体思想和行为引导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后,从指导思想、目标设定、方针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引导的框架结构,最后擘画了主体参与、空间转向、内容设置、载体创新四位一体的引导路径,使本书既具有问题意识和时代蕴味,又具有实践品格和指导价值。

总之,在建设网络强国的大背景下,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的新形势下,曹教授的《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书乃是顺时代之势、育新人之要、穷理论之道、应现实之需的难得佳作,值得细细研读。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庆国)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 曹银忠 著 人民出版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