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才经由尼日尔人民选举,坐上总统宝座的巴祖姆大概也没想到,居然被自己的“御前侍卫”谋反了。
(资料图片)
原本应该保卫总统安全的尼日尔总统府卫队,在7月26日突然倒戈发起政变,将巴祖姆扣押之后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巴祖姆政府。
这也让尼日尔成为非洲西部三年内,继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几内亚之后,又一个发生军事政变的非洲国家。
其中同样由军人政变夺权建立政府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军政府,发表共同声明支持尼日尔政变,明言任何对尼日尔的军事介入,都等同于向两国宣战。
▲尼日尔政变军人在电视发表讲话
反应最激烈的是法国,法国先后宣布暂停对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的经济 援助。尼日尔政变军人则在8月3日尼日尔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独立日63周年当天,宣布取消与前宗主国法国的安全防务协议。
同时,还有数千民众走上首都街头,高举尼日尔国旗与俄罗斯国旗,支持军事政变,并在法国大使馆门口游行抗议,摘掉法国大使馆牌匾,高呼“法国滚蛋”,“俄罗斯万岁”。
▲政变领导人在体育场,受到大量民众欢迎
2013年法国还曾出兵帮助马里政府搜剿极端武装分子,20年和21年马里连续两次军事政变,2021年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布基纳法索则在2022年一年时间里两次军事政变,让法国在西非法语国家的投入基本泡汤。
▲西非国家共同体中,已经有4个国家相继政变,并且联结在一起
法国掌控下的原殖民地正在一个个丧失。曾经将非洲视为自家后院、到处设军事基地的“非洲王”法国,如今正在非洲一败涂地.......
为什么明明已经从法国殖民地独立出来的非洲国家,至今仍然无法摆脱法国的干涉?
“非洲王”法国
法国和非洲各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还得从法国殖民非洲那段历史说起。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的殖民地主要分布于美洲新大陆和印度,而考虑到气候差异、基建落后等因素,哪怕仅与法国隔了一片地中海,法国实际上也不是特别看得上非洲,其在非洲的重心也只是为了获得廉价的黑人劳动力和黄金钻石等珍贵资源。
但形势不由人,随着法国在七年战争中的惨败,其在印度以及北美所有殖民地都被英国收入囊中,法国这才不得不考虑重视殖民非洲的可能性。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1830年6月,法国以外交冲突为借口入侵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并以此为据点,由北向南正式撕开了法国大规模殖民非洲的大幕。
由于西非和中非并没有什么强大军事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近半个非洲,成为非洲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
▲被欧洲列强瓜分的非洲大陆
同为殖民帝国,但是对于殖民地的统治,法国采取的方式与英国有的极大的区别。
英国通常采取“间接统治”为主,其殖民地通常作为英联邦中的一员存在,这种给予殖民地相对较大自主权的治理制度,派驻殖民地官员和本土权威构成“两套班子”,一般情况下派驻官员不会轻易插手当地事务。
而征税、征役等这类极大吸引当地人仇恨的脏活累活也基本都由本土官员去实行,这也导致当地人在秋后“清算”的时候,有啥锅基本都甩给本土官员身上,很少考虑到背后殖民统治者。
所以哪怕被殖民历史算得上一个国家最丧权辱国的一段历史了,但是在英国女王逝世,依旧有很多英国前殖民地民众为女王奔丧。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军队
相比较而言,法国对于殖民地的统治要“粗暴直接”得多。
按道理说,“以夷治夷”、让当地人管理当地能够帮助宗主国极大节省统治成本的方式,更别说法国人实际上也没有足够多的行政官员支持其对殖民地进行直接统治。
但大概体会过失去殖民地的滋味,因此法国对于非洲殖民地的“爱”才会如此“深沉”。
以至于法国不仅希望从殖民地赚取商业利益,同时也想要将殖民地人同化为法国人,不分黑与白,统统法国化。
对于殖民地的管理,很少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选择全部摧毁当地原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而非改进它为法国统治服务,再以法国国内制度那一套一以贯之。
当地土著赖以生存的历史、宗教、文化差异得不到尊重与重视,原有的本土权威比如部落酋长,也被排除在核心管理层之外。这一点从法国直接将以穆斯林为主体的阿尔及利亚直接纳为其海外行省可见一斑。
▲拿破仑三世接见阿尔及利亚穆斯林
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统治,削弱当地权威的政治势力,加强法国中央集权,法国将其国内的省县制度照搬到非洲殖民地,先分为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各殖民地再划为区和分区,再此基础上再分为县和村。
集财政、司法、行政等权力于一身的总督们,由法国人委派和担任。而原本在当地享有绝对权威却不听话的酋长们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流放,而老实听话的也只能在行政层级最底层的村里捞个一官半职。
这种粗暴直接、丝毫不为土著考虑的管理方式与非洲当地人民产生强烈的冲突,也为今天法国被非洲的一众前殖民地扫地出门埋下伏笔。
▲法国将阿尔及利亚划分为三个行政大区
法国对非洲的影响力
除了在政治上的强硬管理之外,在殖民时代,为了将殖民地人更快更彻底地同化为法国的一份子,在文化上、经济、军事上的渗透也是不遗余力。
再加二战后法国的政府的持之不懈地运作,哪怕那些前殖民地通过民族解放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实质上仍处于特殊“法-非关系”的支配之下。
以教育为例,在殖民时代,法国在非洲各殖民地大肆兴办法语学校,设立完备的以法语为媒介的教育体系,法语一度成为非洲各殖民地的通用语言。
时至今日,仍有近20多个非洲国家以法语作为官方语言,让非洲超越欧洲成为了法语人口数量第一的大洲,而非洲各国本土的民族语言却面临失传和消亡的困境。
在经济方面,殖民时代法国从非洲攥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不仅是法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还是石油等重要原材料和铀等战略性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地。
据统计,哪怕是二战之后的1952年,法国依旧有44%的出口商品销往撒哈拉以南非洲。
而在殖民地独立之后,以经济和基建援助为由,进一步维持与加强非洲诸国对法国的经济依赖,让包括道达尔能源集团在内的法国公司在多国保持能源等支柱行业的垄断地位,掌握经济命脉。
另一方面,法国通过建立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区,让非洲法郎成为数十个非洲国家的法定货币,结果哪怕法国自己都不用法郎了,非洲前殖民地依旧还在使用非洲法郎。
非洲法郎货币体制在维持非洲金融秩序稳定的同时,却也让非洲各国经济独立成为妄想。近年来,不少非洲人将非洲法郎视为殖民残余和非洲真正民主化的阻碍,开始抵制非洲法郎。
▲非洲民众抗议使用非洲法郎
另外,说到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那就不得不提到法国曾经遍布非洲各地的军事基地了。
在各国独立之前,法国在非洲总共驻有90多个军团,总兵力高达6万人,在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撑下,法国得以能够轻易干预非洲各国事务,不听话的打到服为止。
二战期间,殖民地也成为了法国庞大的兵员库,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用各种手段从非洲各殖民地招募当地人加入法国军队。
▲二战法国殖民地军队(电影《光荣岁月》)
在解放德占法国普罗旺斯的登陆战,25万法国参战部队中,90%的士兵是来自非洲的十几个法语国家。
殖民地独立之后,法国更是通过安全防务协议、军事援助及合作等各种手段,维持其在非洲的军事影响力。
非洲各国不少军队领导人就曾经以各种名义在法国接受过军事训练,此次领导尼日尔政变的总统府卫队指挥官奇亚尼,在进入卫队前,就曾在法国接受过训练。
据统计,1960年~1994年,法国共与27个非洲国家签有军事协议,部分协议更是允许法国在必要关头能够对前殖民地的国内事务合法出兵干预。
同时部分非洲国家也允许法国在其境内安设军事基地。法国一度在非洲最多拥有多达20个国家拥有军事基地,以至于40%的非洲土地在法国的军事影响之下,称法国为“非洲宪兵”是一点也不为过。
▲2014年法国在非洲只剩下11个军事基地,如今更少了
▲2014年“新月沙丘行动”期间,法军与手持中国56冲的尼日尔士兵
尼日尔政变意味着什么?
那为何法国在非洲越来越不受待见?其中一大因素就是法国对非洲各国的一系列军事干预行动和政策转变。
作为“非洲宪兵”的法国外号不是白来的,人是真的干过“实事”,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对卢旺达、科特迪瓦、利比亚和马里等非洲地区进行过一系列军事干预。
尤其是卢旺达大屠杀(卢旺达内战)中,法国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卢旺达大屠杀而建起的难民营
卢旺达两个相互仇恨的两大民族图西族和胡图族中,由于历史地缘政治原因,图西族一直与英语国家关系密切,而法国为了平衡在卢旺达的利益考虑,则一直支持更为极端激进的胡图族。
卢旺达内战开始后,法国公开支持胡图族政府。不仅提供上亿元军费帮助胡图族扩军,提供大量军火武器外,更直接为胡图族军队提供军事训练和指导。
在法国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下,卢旺达胡图族随后对图西族展开了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行动,造成80-100万人死,占据卢旺达总人口的1/8。
大屠杀开始后,法国开展所谓“绿松石计划”,派驻军队对卢旺达提供“人道主义救援”,但卢旺达的法国特种部队,却对胡图族军队的暴行视若无睹。之后更是被曝出涉嫌包庇胡图族刽子手,为之后逃到法国的胡图族政府高官提供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
▲电影《卢旺达饭店》的故事背景就是卢旺达内战
也正是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过程中的军事介入,卢旺达和法国的关系一度陷入冰点,并一度断交。
总的来说,在卢旺达、马里等国家的一系列军事干预行动中,法国非但并没有帮助非洲摆脱战乱和冲突,反而进一步加重该地区的危机。让非洲民众舆论对于法国的不满上升到顶峰,也让非洲各国开始质疑法军在非洲存在的正当性。
法国在非洲的衰落,除了与一系列收效甚微的军事行动和不利于法非关系的政策转变外,也与其本身在国际环境竞争力的后退以及其他势力在非洲的崛起不无关系,比如俄罗斯。
▲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在非洲
▲瓦格纳雇佣兵在非洲的活动区域
而此次尼日尔的军事政变中被尼军方威胁驱逐的法军,可以说是部分非洲国家对法国态度反转的一个缩影。
那位被政变府卫军扣押的尼日尔总统巴祖姆是个十足的“亲法派”,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公开会面多次,相传私交甚好。
而且在非洲萨赫勒地区多国的军事政变中,无论是此前的布基纳法索,还是更早的马里,可以说民众的反法情绪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利用,试图以此赢得民众关于政变集团讨伐当权亲法政府行为的正当性支持。
▲巴祖姆总统和马克龙合影
在这些军事政权成功推翻此前的亲法政府后,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内都不约而同地爆发了针对境内法国军事基地的抗议示威运动的,也让这一点得到了验证。
▲布基纳法索政变成功后,民众反法示威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非洲作为法国的“后花园”这一形象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尽管难以接受,但对于法国而言,他们将不得不承认属于法国的时代将迎来终结。
而对于这片法国曾引以为傲的非洲土地而言,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而言,在那些曾经殖民残余被抹干净后,他们的太阳在第二天依旧会照常升起。
号主闲来无事,做了一个表情包,欢迎大家扫码使用、转发、打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