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动态

8月8日,温州机场飞机改装拆解基地和顺丰浙南区域航空分拨中心正式揭牌,顺丰长三角南翼临海空港创新供应链总部基地顺利启动。(温州打造“两翼一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项目)

8月12日、19日,“‘长荣号’衢州巨化专用线—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专列、“武汉—宁波舟山港”韩新海铁联运专列成功首发。(宁波“全国海铁联运”示范试点项目)


【资料图】

8月15日起,杭州7170M路公交车率先开启“云公交”模式,乘客可扫码即时乘车,10分钟以内就能坐上公交。(深化杭州公交都市建设试点项目)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办,其中,2023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展上,展出涉及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光电、新材料新装备四大核心产业领域500多件展品与300多个解决方案。(湖州绿色交通试点项目)

8月17日,德清开设一条基于“5G+车联网”技术的班车公交环线服务亚运,该线路是是浙江(德清)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后,首个落地运行并服务民生出行的车联网场景应用。(德清智慧出行示范县试点项目)

8月17日,2023年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专项竞赛顺利举行,将有利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为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保驾护航。(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智慧建设示范试点项目)

8月18日,省交通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验收培训会,邀请部强国办作专题辅导。

8月,由舟山市浙江川安航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江海直达106”轮取得《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正式投运,江海直达船队总运力扩大到12艘16.6万载重吨。(舟山江海联运枢纽示范试点项目)

8月,据统计,南昌(向塘)班列7月份到发量突破1万标准箱大关,同比增长54.8%,成为了铁司第2条、省外第1条单月到发量突破1万标准箱的海铁联运线路。(宁波“全国海铁联运”示范试点项目)

他山之石

山东出台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构建以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国家主要港口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与津冀苏辽港口紧密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提出到202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新建成深水泊位2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总数达到380个;新建改建港口集疏运高速公路620公里,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建成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和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目标。

“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首航

8月10日,“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首航。该快线是往返于宜宾港—重庆港—太仓港—上海港之间的快速水运通道,通过定时发班、舱位互换、一船直达、海关提前转关等措施,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时间和成本。经此航线的船舶,通关和物流整体运行时间由原来出口的12至15天缩短至12天以内,进口时间由原来的20天左右缩短至14天以内。快线开通后,货物运输时间较传统运输方式减少20%至30%,水路运输成本降低40%,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缔结重要纽带。

云南六部门联合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到“十四五”期末,全省符合条件的地区农村客货运、邮政快递100%通达建制村。《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在县级层面建设集统一协调、集中揽收、分拣派送、仓储转运、信息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快递物流共配中心,吸引各类物流企业进驻场站,实现资源共享;在乡镇层面,规划建设“一站多能、多网共用、统一管理、集中配送”的乡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村级层面,开展物流寄递、代销代购、便民缴费、助农取款、农财险办理等服务,打造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支持有条件的县、乡、村布设智能快递柜,提升末端配送效率。

交通前沿

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应急物流体系

在抗洪抢险等突发事件中,应急物流作为“生命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然而,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在协调机制、资源保障及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推动现代物流应急体系建设。

一、抓好“三个统筹”完善应急物流工作机制

(一)做好各部门统筹。形成以“中央协调,地方负责,军队参与”为主的应急物流管理模式,联合组建“应急物流调度指挥中心”,并制定详细分工的职责体系。在应急事件下集中调配车、物、仓、路等各类物流资源,全链条掌控采购、生产、储备、调拨等物流环节。

(二)做好央地统筹。充分发挥央地两级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涉及到跨区域重大应急事件或地方协调不了的应急物流问题,由中央指挥、宏观协调。在应急物资储备资源和运力调用上,应鼓励地方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做好军民统筹。在非战应急物流中,军队运输力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就近调配运力,就地驻扎,执行物资配送运输等保障任务。

二、提高“三种能力”实现全球全域通达

(一)加强国际物流能力。提升国际运力资源保障,鼓励大型航空公司和快递企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机队,快速提升我国国际航空物流运力资源水平,增强对全球航空运力资源的控制能力。

(二)加强全国应急物资快速调拨能力。构建长距离直达与重装化、集装化运输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干线运输体系。在末端应急配送环节,构建军民运力相结合的“敏捷反应”配送小队,提高末端响应时效。

(三)提升军地衔接的战略物资运输保障能力。兼顾平时与战时、当前与长远,提升跨层次支援、跨区域的战略物资运输保障能力。

三、打通“三张网络”重构物流要素布局

(一)全面打通应急物流通道网。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重大枢纽建设,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战略基础上,提供过硬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同时,要加快筹划国际通道预置战略储备,完善国际通道网络,鼓励海外仓建设。

(二)优化国家应急物资储备枢纽网。结合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统筹优化应急资源战略布局。建立一个“以中央战略储备枢纽为主体,国家物流枢纽和大型物流园区为骨干,大型企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补充”的全国应急物资储备枢纽网络。

(三)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物流“数字化平台”网络。将各级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平台连通对接,打通应急物流体系的“大脑中枢”,引导应急物资供应链基于不同资源和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并抵抗风险。

四、保障措施

创新应急物流技术与应用,优化运输组织。创新应急物流组织方式,加快与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推广智慧物流装备在应急物流中使用。建立应急物流补偿机制。加强应急物流人力资源后备力量培养。

编辑|袁若琦

文字|张帆 俞亮圆 毛松纯 韩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