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通州城区,北运河一路向东南流淌,在西集镇南部划出了一道诗意的水湾。这道迷人绿湾,是这几年城市副中心才出现的胜景。运河早已有之,难得是两岸浓墨重彩、绵延不绝的绿。这是近十年通过大尺度绿化造林,才得来的壮阔生态画卷。
(资料图)
运河北岸的西集镇是城市副中心首个“首都森林城镇”。全镇林地面积2.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8.45%。为守护这道迷人的绿湾,镇里于2019年成立了西集集体林场,林场580名职工九成以上都是本地乡亲。日前,记者走进西集,和林场护林员一起巡林、护林,探访林子里的秘密。
一次惊心动魄的急救
一场雨过后,西集镇赵庄村西侧的百亩国槐林更显青翠。走进林子,草木树叶的清香气息扑面而来。
“别看林子现在长得好,5年前几乎被虫子吃了个遍,两年时间,我们终于把林子救活了。”说话的是西集集体林场应急队队长郎春发,土生土长的西集人。这天,他带着记者一起巡林,这片百亩国槐就是首个巡视点。
赵庄村的这片国槐种植于2014年,2018年林子爆发了森林病虫害。当时还在西集镇林业站工作的郎春发接到电话后赶到现场,震惊得全身发麻:林间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国槐尺蠖——也就是俗称的“吊死鬼”——树冠上的叶子已经被啃得千疮百孔。
林业人都知道,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不及时管控,辛辛苦苦种下的林子几天时间就能被毁完。郎春发很快冷静下来,和随行的专家商定了“作战计划”。“这种虫一年孵化分三代,五月初是第一代,六月底是第二代,八月下旬是第三代,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关键期。”
“我们计算好天气、风向等因素,两人一组抬着药剂和设备逐棵喷洒,力求细致。”郎春发说,那时候很辛苦,经常是没喷洒几棵,大家伙儿的防护服就湿透了,还缠了一身的虫子和虫丝,可就是没人有怨言。
第二年西集集体林场成立,郎春发成为最早一批职工,对这片林子国槐尺蠖的治理一点儿没落下,并且比上一年更早着手。“经过这两年的坚持治理,虫害总算是得到了根治。”说到这儿,已经年过半百的郎春发脸上绽开了笑容,“现在林子长得不错,一到秋天,来这儿拍照打卡的游客可不少呢!”
乡亲们护林用上新装备
“打药能除害虫,但也伤益虫,所以这几年我们在探索精细配药、精准用药。”郎春发邀请记者上车,从国槐林驱车向西,赶到了另一处密林里的橘黄色小屋。
小屋外墙上,“森林防火”“病虫防治”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外墙上镶嵌着一块类似于银行ATM 机的屏幕装置。不过装置末端还连着一根长长的管子。几名护林员正对着屏幕聚精会神操作着。
“这是在干嘛?”记者实在猜不出这块屏幕的用途,旁边的护林员乐了,“我们给树配药呢!”
只见其中一位护林员在屏幕上输入了一串数字,经过精细配比的药剂便顺着管子汩汩地灌入到三轮车上的药罐内。郎春发告诉记者,护林员基本都是本地村民,这类简单的操作免去了大家此前“粗放式”配药的烦恼。
这座橘黄色小屋于2022年建成,是林木智能保护基站。它的落成给西集林场注入了智慧元素。“不光能自动配药,还有地下防冻储水、向灭火车提供水源、林地消防物资储藏等功能。”正在此处检查巡护的西集林场分场场长李海银抬起头,伸手指向高空,“这个20米高的摄像头能覆盖到西集镇三分之一的面积,热成像功能也是24小时启动,哪里有火情,我们手机小程序就能立刻接收到。”
给小动物划“保护区”
基站往南大约100米,林子深处的几堆“柴火垛”吸引了记者注意。
走到近前,才发现这里充满奇妙。“柴火垛”占地五六平方米,杂乱的树枝、大块的岩石堆得满满当当,边缘的木桩子将其围成了五角星的形状。仔细看,里面已经有不少蜘蛛、蚂蚱安了家。
“这处有趣的设施叫‘本杰士堆’,也叫人造灌木丛。它内部可藏着不少有趣的地方:里面正好适合小动物隐藏,最底部种的植物让在这儿安家的小动物‘足不出户’就能吃上大餐。”李海银解释,“本杰士堆通常会建在水源或食源性植物周边,增加了小动物在这里筑巢的几率。”
本杰士堆旁是一处小微湿地,水中种满了荷花。沿着木桥跨过“小河”,“岛”上种满了各式各样的灌木,还有可以遮风挡雨的木质小屋,鸟类、哺乳动物、昆虫们能“拎包入住”,这样的“动物乐园”被称作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目前,西集镇共建有6处这样的小区,对小动物敞开大门。
“巡护期间我们常常能看到刺猬、野兔、蛇、野鸡,还有一些五颜六色、说不上名字的鸟,放在以前都是很难见到的。”李海银说。
自2021年副中心启动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工作以来,已建成保育小区49处。今年,各集体林场还将建设19处保育小区。包括西集镇在内,潞城镇、于家务乡、漷县镇、台湖镇共5处保育小区已经获评了全市十佳保育小区称号。
林子引来游客跨省打卡
“如今许多林地不仅养护得好,还融入了新元素,用时髦说法叫‘森林+’。每年春夏秋三季,我都能看到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休闲赏景,有不少还是从河北香河跨省赶来的。”郎春发话语中不无自豪。
在由北向南的路上,记者一行人路过了于辛庄村西北的村头片儿林。这里经历了多年的林分结构调整,艳阳天里大树成荫,林下一点儿不晒。如今林下成了儿童乐园,配套的蹦蹦床、秋千、弹簧马早已被孩子们“抢占”,家长们拿着蒲扇,在一旁聊着天,怡然自得。
西集镇最南端,车子驶入了被誉为“最美乡村路”的运河大堤路西集段。这条临河而建的道路干净整洁、两侧植被茂密,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令人心旷神怡。有本地人向记者推荐,每年4月到5月中旬,这段路的二月兰幽香连绵漫坡遍野,很多市民慕名而来打卡拍照。
最美乡村路南侧还有一处网红打卡地——北山公园。副中心地处平原,山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随着大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北运河河道治理产生的弃土和杨洼闸建造过程中的“边角料”“废弃料”被利用起来,造就了北山公园。
西集镇宣传科科长付诗航告诉记者,北运河河道拓宽,整个工程共产生了1200多万立方米的弃土,转移全部土方成本过高,市水务部门与设计单位共同优化设计方案,将原本计划转移的弃土就地利用,将弃土用于结合地形地貌筑山造景,将主要山形放在北运河的水湾处,南山位于漷县镇,北山位于西集镇。
“公园旁的道路是我们巡护的最南端。从这儿爬到北山山顶,视野非常开阔,向南能看到大运河缓缓流出北京,向西北能看到生机勃勃的城市副中心。”郎春发感慨,每次俯瞰北运河水湾,职业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林业人,再也没有比守护自家门口的森林,打扮自己家乡的美景更让人高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