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宁区资源再利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并紧跟全市步伐,致力于向“无废城市”进阶。在这过程中,长宁各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典型层出不穷,在“新时尚”的路上且行且思,推动基层垃圾分类工作。
2017年,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按照“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指示要求,在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区试点开展定时定点自觉分类投放工作。在这两家最早试点的居民区里,都涌现了诸多优秀志愿故事。
(资料图)
在爱建居民区的中华别墅小区,废布料、废旧光盘、废纸等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每周五,社区里的海云志愿者工作室会将这些物品再加工,变成好看的布艺、创意作品,或再参加义卖,或成为社区装饰品。海云志愿者工作室是由上海市垃圾分类优秀志愿者张海婴和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书记顾华云共同成立的,初衷是为社区居民缝补衣物,或将闲置衣料改造成衣服裙子,赠送给结对的云南儿童。多年来,工作室的业务逐步延伸至“变废为宝”,团队扩容至十余人,垃圾资源化利用也成为了工作室的新招牌,饮料瓶、纽扣、吸管等可回收资源都能成各种美观实用的手工艺品进行义卖。
爱建居民区志愿者张海婴 “将废物利用到极致”,展示用不起眼的废旧物品,可以做成小朋友们喜欢的布偶玩具、艺术品。
在上航新村,由5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也同样用一股实干精神活跃在居民区里,活跃在“新时尚”、建设“美家园”、守护“家平安”、服务“新老邻里”的第一线,他们总是风雨无阻,经常在社区里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洋、白、老、少、新”自愿加入志愿团队:外籍志愿者会在社区与外国邻居中发挥宣传、沟通作用;“白领”空乘人员即使工作忙碌,也会积极响应分时投放垃圾;有的老人带动家人,一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青少年志愿者们则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垃圾分类、清洁家园等各类宣传……在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过程中,有的志愿者发挥自己技术特长,自行设计和制作“卡槽机”,方便社区老年居民扫描绿色账户积分卡,如今,这个“神器”已发展到了3.0版本,并在程家桥街道各居民区推广。
上航新村的外籍志愿者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可以看到,长宁居民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志愿者的积极带领下,不仅有更多社区居民参与,更是有很多居民意识到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思考,志愿服务在其中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在今年6月长宁区举行的“2023宁聚慧·从‘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活动中,主持人曾提到过一个问题,“面对可循环、可资源化利用,志愿者做这件事情难度大吗?”
在今年6月的“宁聚慧”活动中,嘉宾们结合自身工作与垃圾分类的联系,介绍了自身如何参与到垃圾分类“新时尚”中,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垃圾分类这些年来城区变化。
当时,很多嘉宾们都表示,有些工作还是比较好做,但是,志愿者的主观积极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更明确、更科学的标准指引,以便在大氛围中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其中,宣传工作非常重要。虹桥街道华丽家族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陈磊,同时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他表示,宣传力度到位,首先能帮助老百姓明确四种垃圾分类的界限,“在最早开始垃圾分类的时候,市民改变这个观念很困难,不能只依靠大量志愿者的指引。”
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也表示,虽然这么多年下来,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但宣传工作依然非常重要。“我们虹旭垃圾分类工作近几年能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源于我们在思想上不断与时俱进。”吴红萍介绍,虹旭居民区现在还在思考,如何通过宣传,引导百姓更好地节约节能。比如,通过志愿者群,倡导大家不要买过度包装的物品;再比如,结合小区旁边的无忧谷,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旧物置换的公益活动。
近年来,长宁各居民区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思考与实践中,推动着基层垃圾分类以及相关的资源再利用工作不断进步。
2020年,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创成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十个街镇全部创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区全面普及,各居民区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应的垃圾分类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
在江苏路街道曹家堰居民区,社区志愿者们对废弃轮胎进行了美化改造,在其中间种植绿植花卉,并放置于小区里一处闲置角落,让小区增添了一个“轮胎花园”的微景观;周家桥街道新天地居民区集思广益出了“变肥为艺”“天然酵素”“半亩田”等自治项目,“变肥为艺”鼓励居民将废旧物品再利用制成工艺品,“天然酵素”帮助居民将厨余垃圾变为有机肥料,最终作用于“半亩田”计划,引导居民在自家阳台种植蔬果、花卉;虹桥街道华丽家族小区是上海首个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的涉外小区,小区不仅开展了节能减排、废水再利用等工作,还在室内游泳池旁建设了一面采用太阳能和雨水灌溉技术的绿植墙,举办“自然向好守护城市多样性”线上活动,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环保家园……
曹家堰居民区的“轮胎花园”,合理利用废旧轮胎,美化了社区空间。
志愿服务精神和社区自治共治相结合,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更助力了文明社区的建设;而居民区资源再利用工作的百花齐放,也极大地助推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
长宁区的小区垃圾分类实效一直处于良好水平,据统计,今年7月份最近的一次区级巡查结果显示,居住区和单位的区级第三方测评的分类实效平均达标率在95%以上。此外,今年一季度,长宁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45.33%,高于上海市给长宁区的指标数。
“长宁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居民区和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了基层智慧,把垃圾分类工作,包括源头减量工作做得非常好。”长宁区绿容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徐兰表示,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思考垃圾分类2.0版本要怎么做,“我们现在全区试点打造一批示范型精品化的垃圾厢房,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和人性化的设计,使老百姓扔垃圾更加便利,同时也能感受到更为良好的环境。”
据介绍,下一步,长宁区将在完善中转站的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目前,长宁区正在考虑完善从居民区到再生资源产业园“终端”之间的中转站体系建设。对于可回收垃圾而言,中转站的建立,将有利于打通运输体系的毛细血管,进一步去做好可回收物的及时清运,不让垃圾堆在小区里影响环境或占用空间,进而鼓励百姓在源头把可回收物分拣出来,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