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老人体验浙江理工大学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浙江理工大学供图

“从外婆的身上,我看见许多老人退休后经历了身份的转变、子女孙辈长大远去,他们面临着自我封闭的困境。”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孙银美说,她的毕业设计是一套面向老年人的合作编制的手作工具——希望这套工具能够帮助老人建立社交,同时借助创作给老人带来快乐和自我认同感。

设计完成后,孙银美带着作品去养老院,请老人们体验该手作工具。“老人们的快乐是最正面的反馈,如此庞大的社会议题落入具体的产品设计是困难的,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让我觉得自己迈出了有意义的一小步。”孙银美说。


(资料图)

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建设能力的培养,奔着解决问题去,是浙江理工大学非常重视的教育内涵。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介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高素质的“三创”人才,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创新、创意、创业人才。

陈文兴说,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实现需要大批有创新精神、创意思维以及具备企业家素质的创业人才。培养“三创”人才,既是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

前不久,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以“观·临”为主题的2023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在1016幅毕业作品中,近一半都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大四学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银发老人、弱视儿童、残障者等社会弱势群体,设计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产品。

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朱旭光表示:“从毕业设计开题,我们就告诉同学们,毕业设计要奔着解决问题去。要去调研,去发现问题,更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坤的毕业设计同样关注到“银发老人”群体。通过寻访和查阅资料,他为还在务农的老人设计了一款适老化的园艺铲。“手疼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最常听到的反馈。随着身体的衰老,老年人会出现各种关节炎症,所以我们设计手持劳动工具时,希望通过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来改善这一问题。 ”

毕业生夏梦菡为3岁-6岁的弱视儿童设计了一套辅助训练产品。该产品以传统神话故事为内容,在遵循弱视训练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训练内容与故事情节结合进行游戏化设计。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画故事书形式,串联故事与训练,以减少儿童对单一训练的抵触心理、提高训练积极性。

在浙江理工大学,还有一个名为“创遗”的社会实践团。今年以来,“创遗”社会实践团调研走访了多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工作室。在调研湖州市安吉县祝和春创艺竹编工作室时,团队成员对竹编包十分感兴趣,认为竹编包和团队设计库中的杭州织锦可以形成有机结合。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痛点难点。”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陈欢说,“手工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难度,使得许多手工艺品的样式和形态较为固定,难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同时,一些手工艺品的设计与样式过于保守,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带队老师黄荷淼介绍,非遗的传承和传播都需要新的方式,希望通过学生与非遗传承工作室的合作,实现传统技艺和现代年轻人创新思维的碰撞,实实在在地解决部分非遗传承人面临的传承人才短缺、市场需求萎缩、品牌推广不足等问题。

不久前,“创遗”社会实践团与安吉立体竹编技艺第五代传人祝和春合作的非遗竹编织锦“竹梦令”系列包包上线。同学们化身模特,撑着油纸伞、手提“竹梦令”,上演了一场多元非遗元素的走秀。同时设立了创意市集,展示余杭油纸伞、古法香囊、立体竹编、竹扇和绒花等非遗文化。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的两名学生上线当起主播,一遍遍详细介绍漂亮的非遗竹编包包。网友刷屏留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带货多多益善。”

根据非遗传承人的需求,“创遗”团队还在研发、试运行名为“创遗”的小程序,并将持续开展调研工作,更新迭代创遗设计库,挖掘更多“非遗+”合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吕品表示,未来将开展更多的线下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希望以此带动非遗资源聚集地的产业发展、居民增收,让非遗年轻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支青年调研队伍,先后前往杭州、金华、宁波等地,走访了钱学森故居、竺可桢故居和纪念馆、苏步青励志教育馆、严济慈陈列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等,开展了一场“浙里红色科学家精神”探寻之旅,挖掘科学家精神内涵,并与专家学者、当地群众进行交流。

调研团队成员姜羽晴表示,大家普遍觉得场馆的讲解词有些枯燥单调,难以激发公众对科学知识及其背后的科学家精神产生兴趣。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师生们立刻行动,在浙江省科协的帮助下与科学家场馆建立联系,通过与故居负责人、讲解员交流,在场馆原有讲解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近5万字的讲解稿。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给调研团队指导时建议,接下来还应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听众去定制不同内容的讲解稿。“科学家精神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那些堪称时代榜样的科学家,才是当代青年最应该追的‘星’。”渠长根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通讯员 张若娴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