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22日,记者走进位于南乐县寺庄乡东寺庄村的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地排列着。走近一看,一边的光伏板下,一只只湖羊在羊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另一边的光伏板下,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颗粒饱满、长势喜人。在这里,看似不相关的光、羊、葡萄,却构成了一条农光牧互补高效立体循环“生态链”。

蹚出这条路的人名叫王艳艳,今年29岁,是南乐县寺庄乡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5年,王艳艳大学毕业,先是在郑州一家影楼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摄影工作。同年,她的父亲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合作,开始做光伏发电项目。“在外地那两年我总觉得没有归属感,还是想回家做点事情。”王艳艳说,当时了解到老家3000亩的光伏板下有很多空闲土地,每年仅除草费都要花掉100余万元,就想着如果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不仅省去了除草费,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2017年,王艳艳回到老家东寺庄村,并注册成立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返乡创业的新征程。万事开头难。当年9月份,她投资300万元从东北引进600只杜泊串羊,因为缺乏养殖经验,半年时间里羊死了一半,损失惨重。但是看着已建好的羊圈,王艳艳不想就此打退堂鼓。后来经农业、畜牧部门专业人员指导,2018年,她把目光瞄准了湖羊。

“湖羊这个品种产羔率高、泌乳性好、适应性强,平均1只母羊两年能生6只羊羔。而且我们的羊舍是在光伏板底下,饲养方式受限,湖羊正好适合圈养。”王艳艳说,她就用银行贷款以及亲戚朋友给凑的一些钱,从安徽引进了500只湖羊。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这次王艳艳很注重对养殖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她一边向随行的技术员请教,一边通过书本和网络学习相关养殖知识,一步一步地摸索,让她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到现在学会了给羊打针、喂药、接生。目前,她的养殖基地建有羊舍40栋,年出栏湖羊1.2万余只,存栏1万余只,远销内蒙古、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平均每只1000元,湖羊年经济效益大约为600万元。

谈起“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王艳艳说,几年前她第一次吃到这个品种时,感觉口感香甜爽口,价格也较贵,就萌生了自己种植的念头。于是,2020年,她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光伏板间试验种植“阳光玫瑰”富硒葡萄,通过发酵等工艺,把湖羊日常产生的粪便催化降解为有机肥,既能改善土壤,减少葡萄种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能提升葡萄品质。第一次试种非常成功,她就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目前,“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达300亩。“‘阳光玫瑰’属于葡萄里的高端品种,很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主要以礼盒形式销售,零售较少,每年都销售一空,市场价每公斤40元,年收入可达260万元。”王艳艳说。

除了养殖和种植,2022年,王艳艳投资98万元建设占地840平方米的电商孵化基地,用于阁老面生产。该项目共有12条生产线,年产1500吨手工挂面,年产值1.2亿元,利税3000万元,用工约80人,一期生产线目前是北方最大的手工挂面生产基地。下一步,她计划建设二期生产线,建成后产能将达20吨/天。

经过6年的发展,王艳艳将恒牧公司发展成了集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等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在自我发展壮大的同时,她还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并探索创新代养帮扶、资产收益、托管帮扶、就业帮扶、股份帮扶五种帮扶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和周边1000余户群众稳定增收。

“虽然干农业很累,但是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扎根乡村是我的初心,这几年带动很多农民持续增收,也很有成就感。我将依托农光牧互补项目,继续打造绿色种养循环‘生态链’,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老百姓增加收入,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王艳艳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樊欣欣

责任编辑:崔莎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