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沿海岸线有着长约6公里的“绿色长城”,为每年近十万的候鸟留下弥足珍贵的国际迁徙通道。它就是美丽的福田红树林。8月14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最潮中国观 福田少年行”系列主题活动首站活动正式“出发”,由福田学子组成“绿水青山守护团”,抵达广东省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红树林腹地,开展调研活动。他们聆听专家讲座,走访调研草木生态,观摩动植物,与专家学者深度对话,写下调研日记。

福田学子用行动“丈量”城市生态,获取了重要的资料,也初步提出了他们保育红树林,促进城市生态发展的“少年设想”。

从卫星图像、历史照片中感受三十年红树林变化


(资料图片)

从红树精神中感受深圳品质

此次,“绿水青山守护团”首先抵达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场色彩斑斓的“多巴胺”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在今年6月揭牌成立福田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旨在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好社会育人资源,探索育人方式变革。基地的红树林自然教育资源,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观鸟、生态环境保护、植物多样性等丰富的课程和文学创作的丰富土壤。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琼、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胡柳柳为学子们带来《红树林保护区三十年变迁》和《你好,红树林》讲座。

杨琼工程师以卫星图像、历史照片等素材,为学子们精彩介绍了深圳城市发展和红树林保育的关键历史、重要节点以及变迁轨迹。学子们看到,城市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红树林始终伴随着深圳的成长,而红树林既孕育出了多样化、和谐的生态,也在不断地回馈和反哺这座城市的居民。

对深圳来说,红树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据胡柳柳介绍,红树是唯一在海滩上生长并可承受海潮浸润的木本植物,也是唯一在陆地、海洋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类植物。这像极了一个隐喻,因为深圳这座城市,也是由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四面八方的人来到深圳,在这里扎根、发芽、抽叶,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红树与城市共同生长,它所蕴含的坚韧、奋斗、奉献、朴实等品质,体现了深圳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树是木本木质,但具有钢铁般的坚强品质。这种“红树精神”也深刻地触动了少年们,“红树是深圳市树,它生长在不稳定的底泥、缺氧的土壤、高盐度的海水中,但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这种铁钢铁般的坚强品质也感染到了我,我希望这种精神品质,也能与我越来越靠近。”一位听完讲座的少年说,红树林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它之于深圳独特的人文价值,深深感染了他。

走进大自然生态园,观察树草鱼禽,

体会优质生态的唯美和谐

水蜡烛、银叶树、朱瑾花……当天下午,由福田学子组成的“绿水青山守护团”还走进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少年们随志愿者讲师前往园内参观,正遇上潮落,滩涂上可见正在生长的秋茄、桐花树和老鼠簕,所见的红树植物长满绿叶,树干外表呈棕色。

“红树”因何而得名“红树”?志愿者讲师介绍:这是因为红树植物含有丰富的单宁,它遇到空气后会氧化成红色。强大的适应性成就了红树独特的生存和繁衍技能,使其成为海岸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为其脚下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有红树林之后,鸟类可以来这里栖息,底栖动物会在红树的根系上生活,底栖动物又为这些候鸟提供了食物,所以红树林是生态食物链里最底层的生产者,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志愿者讲师介绍,红树林有防风消浪、保护堤岸等积极作用,可净化大气和水体环境;保护林下鱼、虾、蟹、贝等生物,提供洁净食物来源;为鸟类提供繁衍、越冬和觅食的场所。

花鸟鱼虫自由生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深深打动了“绿水青山守护团”的少年们。有位少年提到,“我家人说以前这块是人们出海的码头,没想到如今又还给了大自然,看到鸟儿在这里自由的觅食,植物在这里自由的生长,极大的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奥秘。”

在观鸟区域,少年们纷纷手拿望远镜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有位少年笑着说:“很开心这么近距离地看到这么多新鸟种,其实鸟并不怕我们的,只要你尊重它们,它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

调研团走进大自然生态园,观察树草鱼禽,亲身体会到了优质生态的唯美和谐,也对如何保育生态有了自己的一番理解。

少年思考:如何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

“绿水青山守护团”的学子逐渐了解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他们基于自身的思考,以及调研的观察和积累,提出了他们对优化城市生态的设想和意见。随后,他们与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深圳是一座经济高度发展的城市,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一直在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能在保护景区过程中实现经济创收吗?”“发展与保护既是一体也是有矛盾的,深圳在红树林保护与城市发展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这些充满力量的提问,也处处体现着福田少年的智慧,体现他们勇于参与城市建设的坚毅情怀。

杨琼勉励和肯定了学子们勇于思考、勇于设想的探索精神。杨琼从自然规律、收支平衡、生态旅游发展、民众刚性需求等角度引导学子们发散思考,与学子们一起思索优化城市生态的方式。

红岭中学学子表示,可考虑通过生态、生活、生产三部曲,在坚定维护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加以设计、融合、创新(例如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的文创产品等)从而推动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坚定升级生态环保工作,实现良性闭环。

石厦学校学子建议,可以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积极探索把深圳红树林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实现途径,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因地制宜壮大红树林相关生态经济,例如可以划出适当区域作为游客提供生态旅游范围,并积极推出有关红树林鸟类的相关文创周边,吸引消费者参与“绿色旅游”“红树林生态消费”,更能激发公众参与红树林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明德实验学校学子建议,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优先节约、保护、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成资源最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周正阳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