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他们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国担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是新中国援外医疗工作开展60周年。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援外日记》,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中乍友谊医院大门
张振东医生同当地患者合影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天气晴
我是第18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队员张振东,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回想起当我接到通知即将去非洲乍得参加援外医疗工作时,心情激动之余又充满忐忑。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乍得这个陌生的国家,互联网上能查到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只知道它位于非洲中部,毗邻撒哈拉大沙漠,全年干旱少雨。当我们经过40多个小时的旅程抵达乍得时,一下飞机,炎热的天气让人如同瞬间进入了火炉之中。
经过短暂的休息,克服了倒时差的困难,我们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我工作的中乍友谊医院2016年以前并没有病理科及病理医生,病理诊断需要将标本送到法国、喀麦隆等国家,花费高昂,而且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2016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万红萍医生在援乍得期间,创建了中乍友谊医院病理科,这是乍得历史上第一个病理科,而万红萍主任也成了当时乍得唯一的病理医生。从此,乍得患者在当地就能获得精准的病理诊断,从而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中国病理医生精湛的技术及诊断水平在乍得有了良好的口碑,除了本院的病理标本,还需要接收首都其他医院,甚至是全国医院、诊所送来的标本。
病理医生的培养周期很长。在国内,能初步上岗的病理医生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培养时间。而在乍得,虽然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初步培养出了几名基本合格的当地病理技术人员,但由于医学培养体系的不同,目前完全合格的病理医师仍然很缺乏。我们也在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让乍得拥有自己的病理医生。
迄今为止,我已经在乍得工作生活了7个月的时间。尽管身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有些许单调枯燥,但乍方同行和患者的热情,以及他们对中国医疗队的认可与感激,都在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工作。多位被误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因为我的病理诊断,避免了身体遭受不必要的创伤。这些经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我的知识与经验,对于他们的人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同时也是江西援乍得45周年。病理人援乍得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我将尽我所能,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通过带教当地住院医师、规范病理取材、讲解典型病例诊断、优化病理工作流程等工作,力争为乍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我也将为增进中乍两国人民间的友好情谊,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第18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张振东)
张振东医生同当地小患者在一起
穿刺
病理科张振东在乡村义诊中为患者发药
病理科张振东工作日常
病理科张振东工作日常
病理科张振东给乍得同事学生进行专题授课
病理科张振东给当地同事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