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游戏跑输大盘,视频号带动广告收入狂飙,“股王”腾讯交出的二季度财报,透露出哪些信号?
作者 |赵若慈
编辑 | 刘杨
(资料图片)
8月16日,腾讯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腾讯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492.08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Non-IFRS)375.48亿元,同比增长33%。
马化腾表示:“2023年第二季度,我们保持了稳健的收入增长,并向更高利润率的优质收入来源倾斜。这一转变,结合自去年形成的严谨成本纪律,让我们的利润增速超过了收入增速。”
据《华尔街日报》7月17日报道,Prosus预计其所持腾讯股份的比例将每年减少2至3个百分点,今年年底将降至24%-25%左右。目前,Prosus持有腾讯约26%的股份,价值1120亿美元。
尽管如此,今年7月,腾讯控股的大股东、南非Naspers集团荷兰子公司Prosus首席执行官鲍勃·范戴克(Bob van Dijk)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达了对腾讯的信心:“我们希望继续成为腾讯的长期股东。”他表示,公司对腾讯的业务充满信心,看好中国消费互联网行业。
从二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出,“股王”依旧稳健,但并非没有危机与压力。一向“克制”的腾讯,找到新的增长点了吗?
1、游戏开始赚海外的钱
二季度,国内游戏行业明显回暖,腾讯游戏交出的成绩单却并没有那么亮眼。
财报显示,二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445亿,同比增长4.8%,低于市场8%的增长预期。回顾上一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1%,本土和海外都重回加速增长。而这一季,腾讯显然没能延续上一季的势头。
首先,从本土游戏市场来看,根据音游协发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国内游戏市场收入为768亿元,同比增长12.4%;国内移动游戏市场收入为580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为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新高。
腾讯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为31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落后于游戏行业的大盘。
2023年上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游戏版号548个,超过去年全年的512个。游戏版号发放趋于常态化,腾讯也顺势而上,手握14款游戏版号,包括已上线的《黎明觉醒:生机》《白夜极光》和未上线的《王者万象棋》《王牌战士2》《庄园合合》等。
其他竞争对手同样不甘示弱。二季度网易上线手游《逆水寒》,在距离上线还剩三天时就凭借极高的预下载,相继在App Store免费榜和TapTap全站总榜完成登顶。公测开服不到十分钟,《逆水寒》手游的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了100万人。
腾讯游戏的另一竞争对手米哈游也推出新作《崩坏:星穹铁道》,4月23日开放预下载当天,接连登上美国、日本、韩国等超过113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免费榜榜首。
腾讯这边,已上线的游戏市场反馈并没能达到预期。根据点点数据,目前《黎明觉醒:生机》《白夜极光》已经跌出畅销榜前100名,《合金弹头:觉醒》位列畅销榜前40名。
此外,据“游戏葡萄”报道,腾讯控股子公司永航科技多位核心成员已离职创业,其中包括 QQ 炫舞系列产品研发制作人孙昱峰(OT),以及新游戏《白夜极光》制作人巡回犬。
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切尔言简意赅:“导致第二季度国内游戏收入保持平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新游戏,是我们决定暂时减少发布商业影响力较大的内容。”
他表示,《英雄联盟》《王者荣耀》这些常青游戏,在用户和商业化方面仍然非常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元依旧是各大游戏厂商关注的赛道,腾讯也不例外。今年腾讯已投资隆匠网络、库洛游戏(代表作《战双帕弥什》)、游戏公国(代表作《机动战队大作战》)3家具有丰富游戏研发和运营经验的二次元厂商。接下来,市场还需等待腾讯的下一个“常青游戏”的到来。
国际市场方面,同比增长19%,营收132亿元,主要是《Valorant》《Triple Match 3D》和《胜利女神:妮姬》的贡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这7个月里,《胜利女神:妮姬》手游版本的收入已突破4亿美元(约合28.9亿元)。
另外,在电话会上,腾讯还提到:“小游戏平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迷你休闲游戏平台,相对于中国的任何休闲游戏产品或平台,它的用户数量和总收入都是其他平台的数倍。但经济效益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在游戏收入上,它只显示佣金分成,而不是全部总收入。”
游戏业务作为腾讯一直以来的“现金奶牛”,市场明显需要调低预期。
2、视频号发力,广告狂飙
好消息是,2020年起步的视频号,在2023开始“狂飙”,作为“全村的希望”,为腾讯争了口气。
财报显示,二季度腾讯的广告收入大超预期,实现收入250亿,同比增长34%,其中,视频号广告首次披露,贡献超过30亿元。
目前,整体互联网广告市场投放正处于寒冬之后的回暖期。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3互联网广告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一季度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1452.2亿元,同比增长2.3%,二季度市场规模达1593.4亿元,同比增长8.1%。
回暖需要时间,在严峻的市场情况下,各大厂商一改往日的竞争态度,转向抱团取暖。
今年二季度的618购物节中,腾讯阿里“拆墙”:腾讯广告和阿里妈妈Uni Desk宣告二者的正式合作。今年618期间,视频号场景可以贯通淘宝商品卖场,朋友圈广告首次实现一键直跳淘宝站内。腾讯和阿里的互通,在618大促中给双方都带来有效增长。
除了市场回暖的影响,视频号在带动广告收入上功不可没。受双位数的DAU增长和更快的单用户时长推动,二季度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几乎翻倍,二季度每日活跃的创作者和每日视频上传量也保持同比增长。
从视频号所依赖的微信生态上来看,二季度微信用户净增800万,季末达到13.27亿。庞大的用户基数是保证广告主投放的基本之一。
为了不打扰用户,视频号自上线以来就保持克制,但从去年开始被内部视为发展的重点。2022年7月“视频号小店”上线;2022年底,上线“原生广告竞价投放推广”功能;2023年起,视频号将向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
30亿的营收对于成长期的视频号来说成绩斐然,但相比于同行还是差点意思。以快手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快手广告收入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5.1%,总收入贡献占比达51.8%。
抖音方面,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有业内人士称,2022年7月,视频号上线广告竞价推广,随后视频加载率每月都在上涨,10月份加载率是1.2%,11月是1.5%,12月是1.8%,其预计视频号的广告加载率预计可以到达10%。而根据2019年华创证券的数据,抖音广告加载率为12%-14%。
总之,视频号带着腾讯广告一路飙升,并且依旧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大模型,腾讯的未来?
今年,线下活动恢复,带动微信支付场景增长,视频号直播带货交易产生的收入,云服务的轻微增长则带动企业服务的收入。
数据上来看,一季度整体金融科技与云收入同比增长14%,二季度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同比上升15%至486.4亿元,占比总营收32%,成为该季业绩贡献的最大板块。
除了海外游戏和视频号之外,腾讯的未来重要的增长点在哪儿?
实际上,金融科技带来的商业支付和理财业务等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微信用户的粘性,而云服务则被赋予了“创新”上的期待。
今年,OpenAI点燃了国内厂商的大模型热。《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已发布了79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从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云“通义千问”到华为的“盘古”,市场时刻关注着国内厂商每一款大模型的动态。
此前,腾讯云一直十分低调。直到6月19日,腾讯云才召开发布会,首次正式公布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并发布面向B端客户的腾讯云MaaS(Model-as-a-service,模型即服务)服务解决方案。
相比于聊天机器人和问答类型的生成式AI,腾讯云更强调面向行业的、真正提高效率的“专属模型”。
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高层的发言为其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就模型的性能而言,到目前为止是中国生产的顶级基础模型之一,我们正不懈地进行升级和迭代,以准备在今年下半年的某个时间点推出。”
另外,硬技术对其他业务也会带来间接的有益影响。正如财报电话会上,腾讯管理层提到:“在今年年底国内消费出现大幅疲软的情况下,广告商自然会首先减少购买回报率较低的广告资源。我们相信我们所实施的广告技术平台改进措施,利用大型神经网络模型,已经显著提高了广告投放在平台上的回报率。”
大模型是各家厂商都盯着的一块蛋糕,虽然有着不错的未来前景,但竞争激烈,腾讯想要在这一赛道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未来能为客户创造多少价值。
从财报表现来看,尽管危机和挑战存在,“股王”腾讯谨慎的调整依旧让其处在稳健增长的路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