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病情需要进ICU的时候,患者几乎已经无法做主,因为大部分患者这时候病情危重,要么意识不清无法决定,要么病情危重,已经无暇思考.

临床数据ICU患者的好转率在80~90%,死亡率一般在10%-20%左右。所以,进了ICU大部分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好转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资料图】

ICU是反映综合性医院救治水平的主要平台学科,是挽救脆弱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协和ICU的床位采用预约制,对全院各科室开放,符合标准的患者才能转入,病情平稳后快速转出。多种疾病发展到危重症阶段均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何权衡各种治疗的优劣,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整体把握诊疗原则,是重症医学人的特长。危重症也是原发疾病自然病程的延续过程,相关专科的治疗也不可或缺。ICU与各专科间的多学科紧密配合,使专科病变和危重症候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如果你想了解ICU行业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ICU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ICU行业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ICU行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ICU的每一项治疗都要求尽可能精准。ICU多次在国内率先开展监测导向复苏治疗,如肺部影像学导向精准机械通气策略、血流动力学监测、免疫功能监测、器官血流、重症超声等。协和ICU也是国内最早建立重症管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科室。在隆云看来,重症治疗绝不是方法或技术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应用的监测、治疗方法越多越好。ICU采取五级值班、三级查房制度,每周召开质控会,上报医疗不良事件。五级值班包括副班、主班、一线、二线、教授。三级查房包括住院医生查房、医疗组长查房、教授查房。高强度的监测、连续性的治疗、及时的总结复盘和精细化管理,帮助ICU不断优化诊疗路径,“让每位患者在最佳时机得到最合适强度的治疗”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的区域,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高。从2015年起,ICU就成立了感控小组。主管医生的感控职责被写进工作要求,临床上摸索出的感控经验被总结成科室规范,ICU成为全院感染率最低的科室之一。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科室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从1997年到2021年有电子记录的短短24年间,重症医学科共获得协和医疗成果奖135项,包括“重症医学科作为院内医疗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成功收治3378例重症患者”“突发事件、特殊人群、危重疾病的成功救治”等课题荣获1项特等奖、15项一等奖。  ICU多次在国内率先开展监测导向复苏治疗,如肺部影像学导向精准机械通气策略、血流动力学监测、免疫功能监测、器官血流、重症超声等。协和ICU也是国内最早建立重症管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科室。ICU在世界上有3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ICU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越来越快,现国内二级以上医院必须配备监护室。

ICU着手进行危重患者机体反应和生命支持等方面的系列课题研究。在陈德昌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协和医院ICU团队对全身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行了系统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MODS的治疗水平在全国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与氧输送的研究,以指导复苏治疗,形成了一整套在血流动力学、氧输送、胃黏膜pH参数指导下的输液复苏方案,明显提高了治疗水平和存活率。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对院内感染致病菌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和分析,认识了当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特点和严重性,分析了最常见的致病菌种类,指导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早期死亡。ICU是国内血流动力学理念的奠基者和推广者。刘大为教授在总结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体系”;提出低CVP治疗、血流动力学评估和血流动力学治疗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形成《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中国重症超声共识》;建立休克早期预警识别系统,为复杂心脏术后、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提供血流动力学的管理与支持,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从44%进一步下降至25%,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举办11届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2次重症休克高峰论坛,辐射引领国内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

ICU内收治各种危重症患者,不同的患者往往需要重点不同的监护治疗,因而不可能制订一个适合每个病人的,统一的ICU监护方案。但ICU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情危重,除特殊监护外,都需要起码的基本日常监护,即一般监护。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心电及呼吸;至少每小时记录呼吸率、血压各一次;每2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一次;严格记录出入量;每8小时测尿比重、尿常规及酮体一次,检查粪便潜血一次;每日精确测量体重一次,并精确记录热卡入量一次。

卫健委提出,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ICU(重症的监护单元)也要加强建设,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ICU可以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为危重患者争取时间和机会以便进行进一步治疗。目前我国各级医院ICU建设普遍存在床位不足、医护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

ICU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根据测算,按当前国内ICU床位数量测算,每百万人口重症医学科可用来治疗重症新冠患者的床位数在3.08张至9.26张范围。业内机构表示,加快ICU建设或许成为疫情处置链条的重心,决定前端防控措施刚性的调整速度。从ICU相关招标数量来看,在6月到8月明显走高,有望为疫情处理前端防控的调整奠定基础。

ICU也加快了重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目前已经形成约20000例重症患者的数据库,能够实现远程心电监护、机械通气管理和远程会诊。建立了国家重症质控平台,完成了《2021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重症医学分册》。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重症医学科的基本要素越来越明晰:一是服务对象是重症患者;二是空间和硬件符合基本数量、布局与质量;三是具备专业化、资质认定的医、护、技团队;四是隶属医院直接管理的二级学科,也是院内和区域性重症救治资源。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需要,规模较大的ICU,在集中管理基础上的亚专业细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使得ICU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不仅具有综合抢救的能力,也能与专科医师间有更深入的协作,真正做到多学科的协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专科提供更好的支撑,使ICU获得更大发展。

ICU行业报告对中国ICU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ICU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