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旅游产业的强劲复苏,曾经作为“文旅+”重要业态的主题乐园再次成为“香饽饽”。日前,知名潮玩品牌泡泡玛特透露了旗下主题乐园的最新近况。
(资料图片)
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的成功,让业内看到“IP+旅游”模式的强大。经历了地产商主导的初期阶段,如今国内的主题乐园产业日渐成熟,内容价值不断彰显。记者注意到,随着今年旅游市场的快速回暖,主题乐园类上市公司业绩也透出暖意。
IP主导城市乐园
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潮玩品牌泡泡玛特最近透露了旗下主题乐园的新动态。8月18日,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总经理胡健对外阐述做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以来的心路历程时表示,目前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正处于最后收尾阶段,“将于9月下旬正式开业”。
胡健还谈了他对于主题乐园的一些思考。在他看来,并不只是那些有旋转木马、过山车等项目的才是乐园,凡是能让人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焦虑和烦恼获得美好体验的地方都是乐园,“我们的乐园就是设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为人们提供短暂精神休憩的空间。”胡健说。
泡泡玛特的“乐园梦”,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初。彼时,乘着“潮玩”东风,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在当年分析师会议上首次公开透露,公司正计划逐步发展主题公园,但当时“只是个概念阶段”。2021年9月,泡泡玛特首家全球概念店在环球影城开业,被业界认为实际是“乐园初探水”。
此后,泡泡玛特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朝阳公园授权泡泡玛特使用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及其周边街道、森林。
“泡泡玛特的选择非常精巧,它与当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趋势相呼应。”一位业内人士说,“在潮流文化、城市更新等多维度的加持下,对于泡泡玛特而言,朝阳公园只是第一步。”
从2021年开始,泡泡玛特尝试赋予门店更多体验,先后开设了上海迪士尼店、北京环球影城店、全球旗舰店、泡泡玛特壹号店等特色门店,让消费者能够在门店获取更多快乐。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同样源于泡泡玛特对线下体验的思考,更多承担了“品牌朝圣地”的功能,希望通过乐园让消费者更深入地感受泡泡玛特的品牌文化。
此次泡泡玛特对于主题乐园的尝试在业内人士看来颇为“标新立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公园拓展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元素,也展示了城市的文化风貌。公共空间的改造升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活力,也塑造了市民游客的生活方式。
泡泡玛特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8.14亿元,同比增长19.3%;经调整净利润为5.35亿元,同比增长42.3%;净利润为4.7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乐园经济重燃希望
今年以来,旅游业快速复苏,乐园经济亦从中受益。从携程门票数据来看,今年暑期,上海水上乐园门票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80%。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深坑海洋水世界、逸景冲浪水上嘉年华等景区人流量较高。
行业复苏的直接表现是上市公司业绩的修复。华强方特日前披露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2.9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打破了2021年以来持续亏损的态势。华强方特表示,文旅行业正在快速恢复,运行态势逐步向好。
对于上半年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华强方特称,主要原因是主题公园运营恢复正常,收入增加。半年报显示,华强方特上半年来自文化科技主题公园的收入合计为24.9亿元,其中主题公园运营的收入为19.8亿元。
此外,宋城演艺一季报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旗下景区演出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70%,可比口径下恢复至2019年的85%;游客接待量达到2022年的近3倍,可比口径下恢复至2019年的近90%。
有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在前,乐园经济一度被业内所看好。目前中国主题乐园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主题乐园行业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到469.97亿元,过去10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1.1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03.83亿元,2020年至2025年CAGR达到15.88%。
但另一方面,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有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开发的主题公园旅游点有近3000个,规模性主题公园300余家,总占地面积600亩及以上或总投资15亿元及以上的大型和特大型主题公园93家。
主题乐园自然离不开“主题”,因而天然对内容IP有着强需求。回顾中国主题乐园发展的轨迹,除去最早一批地产商主导的“文旅+居住”项目外,影视公司无疑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8年7月,华谊兄弟投资35亿元的苏州电影世界投营,成为国内首个华语电影IP主题乐园。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影视”与“乐园”的联动日益紧密。由于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火,中国电影方面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其正在筹建中国科幻电影乐园,以《流浪地球》系列科幻电影IP为核心,打造一个充满奇幻、冒险、体验和互动的旅游娱乐园区。据悉,该项目计划落地北京市怀柔区,毗邻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