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彭家文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从央行的发声来看,从“鼓励和支持”直接变成了“指导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势在必行,也是大概率事件。招行已制定相应预案,但还没有最终的方案。
除招商银行外,华夏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也都在半年业绩会上,对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问题做出表态。这种表态,俨然成为各大银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交流会的标准格式。所不同的是,各家银行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不同,有的表达得直接一些,有的表达得含糊一些,更多的都是想“一站二看三通过”,先看别人的,再考虑自己的,不太想抢在别人前面做出政策调整。
最终结果也可能,要么管理层统一发话、统一行动,要么部分银行约定好统一调整,而不大可能出现一家或少数几家银行先带头,其他银行根据情况选择如何跟进的现象。如果那样,带头调整政策的银行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当然,也不排除,可能会出现有的银行就是不下调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在舆论和公众反映已经非常强烈,购房者也在采用各种手段置换房贷,管理层也已经发话的情况下,各大银行依然用等待观望的方式对待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问题呢?到底是银行舍不得这块利益呢,还是操作系统跟不上调整的需要,或者还有其他方面的顾虑,需要弄清楚。否则,会给银行带来不利的影响,会损害银行的市场形象。就算银行处于强势地位,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也不该有太多的负面影响、负面形象。
银行舍不得这块利益,那是肯定的。因为,对很多银行来说,已经当作既得利益放在银行的业绩薄上,相关的绩效收入,也已经按照当时的利率测算发放到员工手中。如果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就等于把既得利益“吐”一部分出来,这对银行来说,当然是极不情愿的,一定会能多拖一天就多拖一天的。毕竟,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讲效益、讲利润,也只有效益好、利润多,员工的收入才能多,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发挥。
但是,这也绝对不是银行拖着不办的主要原因。少一点利润、降一点效益,对银行来说,完全有这个承受能力,也不会影响员工的收入。银行最忌惮的,也是最顾虑的,还是风险防范,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会给银行带来怎样的风险压力。如果经过评估,不存在风险问题,银行就完全可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否则,就必须继续评估,继续以现行存量房贷利率形成的利润对冲可能出现的风险。
事实也是,对相当一部分银行来说,虽然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不良贷款总额也不算大,感觉比较安全,没有多大的风险隐患。实际上,各大银行心里都非常清楚,所谓的低不良率和低不良贷款总额,并不可靠,也不稳健,只要某个行业发生问题,就有可能使银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额快速上升。其中,房地产企业贷款是最令银行担忧的,也是风险最大的,更是风险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
以恒大为例,2.4万亿的负债,贷款6000多亿元。虽然这些贷款都有抵押、担保等,但是,如果恒大真的破产了,有些刚性的支出是必须的,即便银行有抵押、担保,也没有绝对把握把钱拿回来。更何况,恒大用于向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大多是土地。银行把这些土地拿到,要想变现,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一家银行就这么多,而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的,可不只有恒大一家,负债规模最多的10大房地产企业,已经有7家暴雷,如果都走向破产,对银行来说,无疑是一场不小的风险。
也许正是因为银行普遍面临着来自开发企业那头的风险压力,其他方面的风险也就需要更好地防范,千万不能出现多处冒烟、多地出险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先不急于出台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政策,也是对银行可能面临风险的一种预防。至少,可以避免银行息差进一步降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降。
央行在今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指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净息差水平也是非常关心的,不会强行要求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而会让企业依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确实没有条件下调的银行,也可以选择不下调。否则,息差太少,利润太低,一旦出现开发企业破产等方面的问题,风险就难以化解,也无力承受。因此,防范风险,才是银行不能及时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最大顾虑,也是最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