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李秉昌去世,年仅3岁的儿子干顺继位为崇宗。 崇宗年幼,大权掌​​握在母亲梁氏(昭建文穆太后,梁宜部之女)和梁启部手中。 因此,在西夏的历史上,梁氏先后产生了两位皇后,一直掌控着西夏政权。


【资料图】

在此期间,梁氏凭借“一氏二皇后”的势力,迫害李秉昌的亲信和老臣。 然而此时,西夏王室魏姓阿武、任多保中也掌握了相当的实权,于是皇室与后党之间又开始了激烈的斗争。 为转移矛盾,梁氏不断诉诸军国主义,多次对宋朝边境发动战争,使西夏损失惨重。

梁启布说:“宋朝惧怕西夏,也不理他,导致梁氏党内争权夺利,梁太后开始逐渐削弱梁启布的势力。 梁太后此举引起了梁启布的强烈不满,民安天佑五年(1094年),梁启布密谋造反,被大酋长魏明阿武、任多保忠、北忠萨臣等人发现,率领 这三人为西夏皇室铲除党的独裁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梁启布被杀后,梁太后亲自掌握了军政大权 ,她继续对宋用兵,梁的种种行为让辽国对她恨之入骨,梁多次试图救辽,都被辽国拒绝。 16岁,梁家仍不让他主持朝政。 梁又向辽表态,言辞极为失礼。 辽道宗大怒,派使者到西夏用毒酒毒死梁。

在辽朝的支持下,李干顺开始亲政。 西夏长达30年的后梁党专政终于走到了尽头。 这几十年,西夏皇党的势力也被大大削弱了。 因此,有必要恢复皇党的执政权力,稳定民心,改善与周边政权和人民的关系。亲情的重任落在了西夏崇宗李干顺的肩上。

夏崇宗是一个非常热爱汉文化的人。 他在辽国的帮助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对外实行“附辽宋”的外交政策,使西夏边境不再战火,使西夏国内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对西夏造成负面影响。

李千顺首先消灭了梁氏一党的残余势力,恢复和巩固了梁氏“一家二皇后”专政岁月中严重受损的皇权。 同时,他在汉制中采取封王稳权的措施,分封西夏王室和宗族王。 封其弟查格为晋王,掌管兵权,封任仲为“蒲王”,封任利为“蜀王”。 察歌性格刚烈,精通军事,足智多谋; 蒲王和蜀王都是皇党的忠实追随者。 他们精通汉藏文字,才华横溢。 这些封王成了崇宗的得力助手。

其次,崇宗开始在西夏推广汉学。 这要从西夏敬宗李元昊说起。 为建国称帝,特殊人才李元昊,夜里仁荣创造了西夏文字,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后来,在也历、梁的后党专政过程中,他们在文化取向上也大力主张存藏除汉。

在西夏,“郡县之人多达百余人,而国学日渐衰微,士人无不恭恭敬敬,廉洁无耻,甘愿从文导 ”,这使得几十年后西夏出现了百姓贪得无厌的不良民风和士人不愿刻苦读书的懈怠风气,这是出乎西夏统治阶级意料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西夏御史薛元礼给李千顺一个训诫:

士之行,无非孝道; . 昔元魏立基,周启继位,皆行儒学,崇尚“诗”与“书”,覆西北遗风,不能立学。 敬宗以神武建名,立繁子为承文,立繁学造人。 正是时候需要人才,他就利用自己的长处。 今太平久矣,士人不兴,因文教不明,国学不重,故民习贪顽, 读书人无心进取。 董子曰:“欲求才而不育才,如求文才而不雕玉”,你能得到吗?

尚书强调在西夏大兴儒学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02年,李干顺采纳汉御史薛元礼的建议,尊儒崇尚诗书,除繁学外立国学,聘请教授,选拔王室贵族子弟300人, 设立专门的“培养人才”,负责粮仓粮食的国学研究。

国学的创立,使儒学在西夏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和推广,给西夏的政治经济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变化。 与梁奏推行汉礼、向宋代求取儒书相比,这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深远意义,为西夏崇宗、仁宗两代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 一百年。 西夏对汉文化的吸收其实早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李元昊时期,对汉人的重用,对汉文化的接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良佐即位后,改藏礼为汉礼,大力弘扬汉学,使汉文化在西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西夏的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党的垄断,没有臧、梁两族,但西夏已经有了一定的汉文化基础,汉汉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阻挡、必然的历史趋势。 . 到崇宗时,西夏范、韩之间仍有纷争。 此时,西夏一些保守派官员也反对崇宗立国学,提倡儒学。

御史牟宁可仁曾写道:“法治无外乎兵刑,富国无外乎粮货。” 反对育才重教的方针,导致西夏军备废除。 但崇宗本人非常热爱汉文化,对这些异议置若罔闻。 由于李干顺在西夏广泛兴办学堂,赏赐文人学士,一时间,西夏宫廷充斥着汉唐礼仪。 官员和文人不仅相互鞠躬行礼,还吟诗作赋。

1975年,宁夏博物院在清理西夏陵区仁宗李仁孝陵碑亭遗迹时,发现了西夏《灵芝颂》中华残碑。 其中有“适时利,择地兴”、“仁导地,多方”等内容,可惜文字不全。

李干顺上台后,将西夏都城兴庆府改为“中兴府”,在境内大力弘扬佛教。 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西夏人民,对佛教的精神慰藉有着强烈的需求,而西夏统治阶级也需要借助佛教安抚民心,维护统治。 因此,这一时期佛教在西夏的传播和发展更为广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