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基金
(资料图)
相信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投资者朋友们都和挖掘基一样,对于财经新闻保持了高度关注。昨日傍晚关于股市的推送一条接一条,颇有些目不暇接。为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四箭齐发”,直接祭出“王炸”。
没曾想,从开盘的大涨5%到收盘的上涨约1%,今日的A股又坐了一轮过山车,也让部分开盘涌入布局利好的资金欲哭无泪。(来源:Wind)
政策说了什么?如何解读?今日市场为何高开低走?基民如何应对?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1、政策说了什么?如何解读?
本轮重磅政策“组合拳”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A股投资者交易股票的成本主要涉及印花税、代收规费(包含证管费和证券交易经手费)、过户费和交易佣金四项。
继8月10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交易经手费调降30%之后,备受瞩目的印花税终于自2008年以来首次迎来下调。
(来源:公开信息)
事实上,由上图可知,此前在卖出阶段,印花税的确占到了A股交易成本的近九成。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本次印花税减半收取能够显著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提升资金的活跃度。
从历史经验来看,历次印花税下调后,短期指数均以上涨为主,近两次降低印花税(08年4月、08年9月),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涨跌幅5.0%、10.5%,市场日均成交额环比提升112.6%、116.5%。
虽然印花税调降效果集中于短期情绪的提振,但其带来的政策信号意义显著,充分说明了高层“稳股市”的决心,也直接证伪了市场对于政策没有“真金白银”的误区。
毕竟从宏观层面来看, 2022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2759亿元,按照这一水平计算,此次印花税减半全年或将向让利投资者逾千亿元。(来源:贝壳财经)
第二,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同时宣布豁免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受破发、破净和亏损的限制。
纵观历史,2000年以来,A股一共出现过6次IPO暂缓,持续最长可超过1年,最短约为1个季度,彼时的大环境大多经历了经济增速承压以及股市下行。而在暂缓IPO之后到重新放开期间,A股市场的表现涨多跌少。
(来源:Wind、每日经济新闻)
暂缓IPO一方面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发行质量,这两方面都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而其中对于房地产企业再融资的限制放宽也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于房地产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从而改善悲观预期。(来源:民生证券)
第三,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或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等情况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
证监会就股东减持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约束: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从IPO暂缓到规范减持,监管对于前期市场最大的呼声均给予了相当积极的正面回应。挖掘基认为,纵观本轮“大招”,这一条可以称得上改善市场底层逻辑的“核弹”级别的利好。
据券商统计,受上述政策影响,有2139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二级市场减持将受到限制。从板块来看,科创板受影响比例最大,占比达53%,从市值上看受影响公司普遍集中于中小市值公司,大于500亿(85只),100-500亿(406只),小于100亿(1648只)。
图:受减持限制的公司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医药
(来源:华创证券)
对市场而言,股东减持“抽血”将得到有力限制,IPO高价发行的行为或将有所改善,有助于市场生态的平衡。
对投资者而言,对于减持的限制不仅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还可以激励上市公司提高业绩、回馈股东并提升投资者信心。
同时,对于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言,由于减持受阻,他们可能会失去配合题材炒作的动力,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对主题投资造成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改善A股投资生态。(来源:民生证券)
第四,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本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出发点同样是提升市场的活跃度,鼓励场内加杠杆的信号意义较强。
从两融数据来看,截至8月24日两融余额为1.57万亿元,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的比重约7%,两融资金是市场上的一股重要活跃力量,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本次适度适度降低保证金比率,对融资融券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将会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市场吸引增量资金。(来源:国海证券)
(来源:华创证券)
2、今日市场为何高开低走?
其一,今日三大指数集体大幅高开,但经历了近一月的表现羸弱后,市场的信心恢复难以一蹴而就,部分板块的短线布局资金选择了借利好兑现;
其二,距离半年报披露截止日仅剩3个交易日,而根据以往经验,最后几天往往成为“业绩暴雷”的高峰期,投资者为回避短期业绩风险,选择暂时观望;(来源:证券时报)
其三,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出超80亿元,对于部分陆股通重仓股的走势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季度以来,伴随着新基发行陷入冰点,市场热点轮动加快、行情持续性不足、赚钱效应不佳,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存量博弈的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一季度重要增量的北向资金,边际影响能力便有所上升。
近来北向资金的流出主要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高企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关,但投资者无需过于焦虑。
首先,外资流出主要集中在交易盘上,配置盘并没有明显流出。
交易盘追求的是短期趋势,波动本就较大,也经常反映出量化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特征;配置盘注重价值投资、长线配置的资金,大多通过外资银行席位购买A股资产。
主导每日大进大出的主要是交易型外资以及部分国内游资,而对投资者中长期投资更具备参考意义的应该是具备趋势性的长线配置型外资。
据方正证券测算,21年以来外资的配置盘和交易盘的持仓市值都有所回调,不过剔除A股市值变动影响后可以看到,21年以来外资配置盘是持续小幅加仓的,即便今年也并没有减仓的迹象。
其次,历史数据显示,外资大规模流出基本都是A股的“筑底信号”。
举个例子: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风险偏好,外资单月净流出679亿元,上证指数随后4个月从最低2646点上涨至3458点;
2022年9月,美联储加息75bp,随后全球多国央行开启加息,外资连续两个月净流出685亿,但沪指随即又从2885点爬起,在次年5月一度突破3400点。
(来源:Wind)
由此可见,外资在A股大势研判上并没有那么“聪明”,也显现出“追涨杀跌”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外资的“割肉”也时常割出A股的“市场底”,成为重要的筑底信号。
(来源:方正证券)
3、基民如何应对?
从周末的“四箭齐发”的“组合拳”来看,本轮“政策底”至此确立已经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然,由于市场从接受信号,到消化利好,再落实到实际行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政策底之后,市场可能会出于惯性继续横盘调整,在情绪层面继续反复打磨,甚至对于利好完全无视。但越是这种市场情绪波动较大、走势起伏不定的时刻,越是要稳住心态。
一方面,只要“政策底”已现,从政策底“走向”市场底是必然的过程。
无论是99年、05年、08年、12年、14年还是18年,尽管几轮“政策底”的形式各有不同,最终都能较好地带动股市走出低谷,万得全A指数在“政策底”出现后的60日、120日、250日平均涨幅分别达20.9%、35.5%、81.1%。(数据来源:Wind,华福证券)
(数据来源:Wind,华福证券)
另一方面,大盘3000点附近只是“体感风险”高,但真实风险较低。
历史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对于3100点以下的A股而言,大概率只输时间不输钱。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7.01.01-2022.09.30,计算方法:统计上证指数对应点位以下,持有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6个月、1年、2年、3年、5年的收益分布水平。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分析了这么多,当前并不建议大家去“猜底”,因为在一片悲观的底部区域,任何消息和技术都会失去本来的意义,让“精准猜底”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而且意义也不大的事情。正确的方法是:
第一,牢记底部是一个区间不是一个点,只要买在相对低位,模糊的正确一定好过精准的错误。
过去近20年间,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2%,这就是坚持模糊的正确,最终实现长期收益的最好证明(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3.12.31-2023.8.21)。而12%更是成为了一个有依据的“锚”,如果频繁申赎没有获得更高的回报,不如卧倒不动,来获取权益类基金本身的收益率水平。
第二,分批逢低布局,降低择时风险。
既然没人能够买在最低点,那么就不要一次性大手笔抄底,当你认为市场距离底部不远时,可以采取分批买入或者定投的方法来布局,降低抄底错误的风险,也为未来的行情积累筹码。
第三,在战略上要重视,在心理上要轻视。
底部那么长,谁能保持天天看K线图上蹿下跳还不崩溃?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有句名言,“市场持续非理性的时间总会比你能撑住的时间更长”。
既然如此,我们要有更理性的心理准备,战略上做好布局,心理上做好防线,忽略干扰因素,好好工作、经营生活,对未来保持信心。
关于投资,它的本质就是三件事,通过研究寻找价值,通过跟踪发现价格,然后就是耐心等待。
投资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等和守的艺术,买好东西、买得便宜、不过度加杠杆,长期下来就可以战胜大部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