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针对电视“套娃”收费乱象,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智能电视除带有自身视频会员,还嵌入了其他视频平台、频道栏目的会员体系,VIP资源存在交叉重合,消费者易陷入“重复充值”迷区。比如,用户买了电视剧会员看不了电影,买了动画片会员看不了体育节目,用户在各端口、平台、界面来回跳转,费时费力又费钱。这样的“套娃”收费,不仅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也在消耗用户的信任度,长此以往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回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刚步入家庭,那时只能看几个频道,电视节目播放有时间限制。观看电视连续剧,你要每天准点坐在电视机前,如果这一集没赶上看,那就错过了。剧中频频插播广告,你只能接受。当你正处在兴致中,沉浸于剧情里,播放戛然而止,那叫一个“不解渴”,看得“不过瘾”。

进入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时代,电视内容越来越丰富,用户观看节目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可选范围越来越广。对用户而言,收取一定费用,能够实现随心所欲观影追剧,也是能够接受的。对于内容平台,付费用户的规模化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相较于广告模式,这是更稳固的营收结构,有利于平台在内容采集、制作及用户体验上再优化再升级。但以“套路”对待用户,必定是作茧自缚。

电视“套娃”收费,影响的是内容付费市场。行业领域须增强自律意识,具有长远战略发展眼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无论市场怎样发展、模式怎样新颖,无论设备如何先进、内容如何有趣,经营者都必须尊重用户感受,将用户体验放在最重要位置,如此才能让用户明明白白付费、心甘情愿“买单”。

消费者为内容付费,绝不等同于被“野蛮收割”。在这个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年代,要发展就要创新,而在创新赛道上,自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只要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一棵树有了病不能不干预任由病毒侵害,也不能直接把这棵树砍伐掉,这都不是有智慧的表现。面对问题,正是考验各相关方面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时刻,需要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拿出抽丝剥茧的细致和耐心来解决问题,既要给新领域新业态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其创新创造生发更多可能性,又不能任其野蛮生长,随意“收割”用户,偏离发展航向,最终影响自身前途命运。

电视背后是一条复杂的产业链,涉及不同的利益分配。清除积弊,应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综合考虑近、中、远三个阶段,制定实施方案。相关方面要把专项整治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统筹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把握好电视大屏的意识形态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和技术产业属性,协调联动、攻坚克难,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切实提升用户满意度,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孙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