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你能想像到么?在一个个偌大的厂房和车间内,只有寥寥几名管理工人,放眼望去都是机器在运转,而每时每刻产出的产值却十分可观。8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六安市裕安区的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二车间内,只见“埋头干活”的机器和“不知疲倦”的流水线。带着疑问经过咨询才知道,在这样的“智能工厂”内只有2个班组,每班10人左右轮转。“用智能产线代替人工产线、用数字管理代替人工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也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采访中,该公司研发中心总监刘玉亭充满自信地说。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像这家企业一样,如此高效运转的产业发展线,得益于我市当前加快推进实施的“智改数转”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累计打造省市级数字化车间97个,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54个,培育省市级智能工厂31个。

“公司目前开展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制造、可视化展示的‘四化’建设,采用智能管控一体化服务平台,启动5G工业数据采集系统、MES智能生产系统、5G+智能AGV运输等八大应用场景。像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生产数据信息化管理,达到全流程标准化、透明化、可视化、精细化。”在车间的监控室内,记者在大屏幕上能清楚地看到车间内的每个生产场景,听着该公司行政人事总监袁自伟的介绍,感受到现代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比较优势,高质量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因此,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可有效提升企业发展质效,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的六安,正抢抓历史机遇、统筹当前长远,“数”“智”赋能传统产业,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奋力闯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强化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实现“脱胎换骨”。围绕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绿色化、创新化“六化”方向,实施规模工业企业“老树育新干”工程,对全市规上企业实施的技改项目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市当前正继续通过政策扶持牵动、智能改造撬动、补链强链拉动,推动全市传统工业提档升级,让传统工业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没有火花四溅,没有刺耳的敲打声,在位于金安区的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只见从双极板焊接、镀膜到电堆组装、电堆活化及测试、系统组装、测试等环节,处处可见科技的力量,减少了人工环节。该公司IT业务经理耿博告诉记者,把“智改数转”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能推动产业链纵向拉长、供应链横向拓展、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科创智造功能节点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从市经信局电子和信息化科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将工业互联网建设摆上突位置,抢抓风口、顺势而为,大力实施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专项行动,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羚羊等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我市企业转型,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目前,全市5G网络建设加速部署,工业互联网项目加快落地,场景应用蓬勃发展,“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数位居全省前列。在实施“智改数转”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制定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方案,依托本地通信运营商和市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库,组建数字化诊断团队,向重点企业提供入企诊断服务。通过诊断遴选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开展针对工艺装备、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等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云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已推动255家企业上云,其中专精特新企业87户。春兴精工、迎驾贡酒、应流集团等8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2023年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记者 张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