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以来,和顺县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作为重要抓手,聚焦组织赋能、产业聚能、队伍注能三个方面,使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在一线、精干力量汇聚在一线、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高质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夯强“一线堡垒”,将“脱贫决心”接力到“振兴决心”。一是强化思想淬炼,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18期覆盖2169人(次)。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继续投入200万元,运行“五定十条”机制,创建示范村18个、达标村54个,扎实推进“一堡垒五中心”治理模式;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9个,调整党组织书记12名,调整村委主任4名。三是强化考核问效,健全专项行动专责专考机制,开展每周一提醒、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全程督导,构建明责、考责、督责、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推动基层治理赋能、立制、增效;扎实推进“百日攻坚”春季行动,暗访督查工作队61村(次),抽查驻村干部82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将县派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2万元,为驻村干部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3.96万元,让驻村干部安心驻村,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2023年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引进帮扶资金2344.75万元,助销农产品266.67万元;各驻村工作队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597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327件,通过“爱心超市”开展积分兑换1.11万人(次),兑换物资41.24万元,累计开展入户走访11.09万次,宣讲政策10.65万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育强“三支骨干”,将“脱贫队伍”接力到“振兴队伍”。一是培优“头雁”队伍,举办2023年度农村(社区)“领头雁”培训、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成都),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组织观摩交流活动6场(次),创评四星级2人、二星级14人、一星级137人。二是用好年轻干部,举办“雏雁计划”专题培训班,落实“三带一包”到村工作大学生结对帮带机制,12个县直单位的50名业务骨干、92个乡镇(城区)领导班子成员、17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方位实时帮带;出台《和顺县到村任职大学生担任兼职报账员管理办法(试行)》,到村任职大学生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名、兼任报账员174名、网格员151名;发布“组织部长邮箱”、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交流互学、帮带提升”发展平台,助力到村工作大学生“向下”扎根“向上”成长。三是选严驻村力量,严把人选身份关、年龄关、学历关,对全县驻村干部进行轮换调整,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继续留任工作,全县364名驻村干部中,继续留任的140人,占比38.46%;大专以上学历352人,占比96.7%;50周岁及以下273人,占比75%,确保帮扶工作连续性。组织开展全员培训,编制下发《干部驻村帮扶“一问一答”口袋书》,全面提升帮扶干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做强“六条路径”,将“产业扶贫”接力到“产业兴旺”。紧盯“一年集中突破、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目标任务,夯实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激励保障“三大保障”,探索形成“六条发展路径”。一是走“土地经营”路子,通过土地流转、集中承包等方式,89个村将村集体机动地8729.7亩、“三荒四边”地12043.23亩出租,年均增收近万元。二是走“项目扶持”路子,对于无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的“三无”村,规划构建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市场前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入库42个项目,带动73个村年均增收2.3万元。三是走“资本增值”路子,积极引导资源村、城中村兴办专业市场、出租商业门店、建设仓储中心和物流园区,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四是走“企业带动”路子,坚持市场导向、以销定产,李阳、松烟、横岭、马坊等乡镇立足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折股量化入股市场前景好、经营效益好的10余家市场主体,通过保底分红、固定分红、组合分红等方式,实现长期稳定收益、村企合作共赢,村均增收13.7万元。五是走“特优品牌”路子,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动和顺苦荞茶、原醋、火麻油等7个品牌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衍生出“一瓶水、一瓶醋、一瓶酒、一瓶油”四大地标品牌。六是走“文旅融合”路子,充分挖掘具有开发潜力的非遗文化、观光景点、传统村落,先后在平松乡小南会村、松烟镇许村、横岭镇石拐村打造10余处乡村旅游项目。截至目前,17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的村142个,占比80.7%,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以上。(侯园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