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资金是上市公司可支配的现金流,从来源角度包括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两类。对闲置资金特别是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看上去符合股东利益而容易被忽视。实际上,上市公司现金管理的额度和投资范围可能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在当前信托等投资标的频繁爆雷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现金管理愈发成为检验公司经营成色的试金石。
每天交易所公告栏目中,A股公司发布的闲置资金现金管理公告,少则十几份,多则几十份。通常情况下,闲置募集资金有一定的期限性,而闲置自有资金期限较长,有着长期的现金管理需求。仅以8月18日多家公司公告比较,可见现金管理的额度、投资范围、内控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额度方面,有公司拿出一两亿元,有公司拿出数十亿元。在投资范围方面,有公司公告称,仅投资于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销售的中低风险资产。这样的表述较为宽泛,也没有设置否定性的范围,需要投资者多留一份心。
谨慎的公司披露就非常详细、明确,比如投资范围表述为:拟将暂时闲置自有资金用于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存款类产品或银行理财产品或券商收益凭证(包括但不限于理财产品、协定存款、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大额转让存单、券商收益凭证等)。公告还明确,以上投资品种不涉及证券投资、不得用于股票及其衍生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和以证券投资为目的及无担保债权为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或信托产品。
额度低、范围小,等于严格限制了预期收益,相信这样自我要求的上市公司,确实并没打算从现金管理获得多高的投资收益,去美化公司利润。相反,额度大或者不断加大、投资范围笼统,这样的现金管理给中小股东预埋了更多的风险。
有的公司近几年仍然重金买入投向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无视巨大投资风险,以至于无法兑付,期限一拖再拖,恐将造成股东重大损失。有的公司交易频繁,翻阅年度报告可见数页的投资品种明细,投资收益滋养着公司利润,鼓舞管理层不断扩大现金管理额度,投资范围也扩充到证券投资,最终不幸爆雷。
将闲置自有资金用于证券投资,俗称上市公司炒股一直是敏感话题。曾有知名公司热衷炒股达到数十亿元的规模,但进入2022年后突然公告,“逐步减仓,不继续增持”。管理层想法的改变应该缘自股票仓位的巨额浮亏,虽然公司重金买入标的均为遴选出的各行业龙头。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此前公告了详细的公司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公司宣布董事会授权董事长/联席董事长牵头组建投资执行团队,制定执行具体投资运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个股的比例及退出的止损线、收益目标等。而且,公司已建立了《证券投资管理制度》、《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办法》 等相关投资制度,明确了证券投资管理规范、审批程序,以控制投资风险。
相较而言,许多公司关于证券投资的公告根本没有提及止损线,表述笼统,让股东比较担心。其实,前面倒下的人,不妨碍新的参与者踩着入场。有公司近期公告30亿元证券投资上限额度,议案也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中小股东投反对票的机会也没有。翻看公司财务数据,公司尚有近20亿元的短期负债,公司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总值也在30亿元左右。
一叶知秋。董事长领着管理层去做过度的现金管理,必然占用经营主业的时间和精力,非长久之计矣。中小股东的疑惑还在于,与其动辄使用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去买信托产品或者炒股,公司为何不回购一些股份提振市场信心。对于频繁爆雷行业的高风险投资标的,上市公司如果仍然以闲置资金现金管理的名义去购买,这就不仅仅是投资风险那么简单了,可能涉及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新形势下,有关上市公司现金管理的每一个公告,都值得投资者逐字阅读和推敲。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