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大众日报评论员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地方创新实践,力求把共性问题找出来,把管用办法推出去,把背后逻辑摸清楚,用好评论之“眼”,点评发展之“谋”,展现山东高质量发展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为此,大众日报客户端即日起推出“评论员点评”专栏,敬请关注。
(资料图片)
一“湾”合抱的力量
□ 大众日报评论员 邵方超
到烟台旅游,多半会去登次蓬莱阁。这就像到了北京看故宫,到了西安看兵马俑,道理是一样的。但据蓬莱当地的同志讲,这个“暑期档”,关于蓬莱的搜索,“蓬莱湾”却成了热词。
这一切,都与蓬莱今年提出要打造“蓬莱湾”有关。摊开规划图纸,湾不大,就是一条沿5公里长海岸线、覆盖4.2平方公里的滨海旅游带。但沿湾一路走,蓬莱文旅资源的富集度,可见一斑。仅凭一个蓬莱阁,当年蓬莱在山东乃至全国旅游市场,那都是响当当、独一份的存在。后来民营的八仙过海、三仙山、欧乐堡等旅游项目,也是做一个火一个。
打造“蓬莱湾”,有无必要?与当地同志交流,言谈中不无感慨——蓬莱文旅资源丰富不假,但自从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湾区资源分散、景点冷热不均、游览时间过短等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放眼全国文旅市场,已经没那么领先了。
事实明摆着。单靠一个国有的“阁”,文旅业态不够丰富,很难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单靠民企,靠“游乐”,没有核心产品支撑,同样缺少持久吸引力。单打独斗,一众景点,就像一颗颗散落湾区的珍珠,成个不成串,叫好不叫座。说白了,留不住人。
道理也是明摆着。既然谁都不能包打天下,抱团闯关就势在必行。串珠成链,线头在哪?找线头,还得从根上找。在蓬莱的盘子里,国有的蓬莱阁,民营的八仙过海旅游集团,都是局部,单靠谁都不行,离了谁更不行。怎么办?通过政府引导,湾区的国有景区和民营景区首次合作,蓬莱阁与八仙过海旅游集团携手联动,一体规划一体开发,一体宣传一体营销,设计推出“两天一夜”“三天两夜”线路产品,实现了“一张联票玩转蓬莱湾”。
思路开了,机制顺了,产品线就丰富起来了,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正如一位游客所言,“本来以为来这儿就看个蓬莱阁,但是来了之后发现好看的东西太多了”。景区联动,门票组合,给游客让渡了利益,也给蓬莱留下了人气。1—7月,蓬莱共接待游客7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 ,单日游客最高近12万人次。
当然也有人说,联票早不是什么新玩法了。说实话,对一个地方发展来讲,新不新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管不管用,是不是把握住了基本的发展逻辑。正是抓住了“所有制”这个线头,蓬莱湾串起了国企民企的合作突围之路,也才真正意义上串起了当地最核心的文旅资源。由此,一“湾”合抱,就超越了过去单一的地理概念,而有了经济层面的内涵。
蓬莱造“湾”,有如一个时代发展的隐喻——握指成拳,聚“湾”成势,景区一个不能少,国企民企同样一个也不能少。从“蓬莱阁”到“蓬莱湾”,做大的又岂止是文旅市场的“蛋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