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兰州大学共同主办的 “ 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2023)” 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举办。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李航分享了腾讯以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助力文化深度传承的三大实践。


(资料图)

“腾讯一直在大力投入,攻坚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游戏科技等技术与文博产业深度融合,进而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这也是一项全球性的前沿课题”。李航透露,在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指导下,腾讯与敦煌联合打造的“寻境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虚拟现实深度漫游”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VR深度体验也即将上线,将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文物数据采集:数字孪生与虚拟演播助力降本提效

第一个实践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助力文物数据采集”。今年4月,故宫博物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作为新型文物数据智慧化采集的科研实体,实验室应用了腾讯数字孪生、虚拟演播、云音视频创作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加速文物数字资源采集、加工、展示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助力故宫百万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与利用。

“实验室的一大特色是‘一站式”,实现了采集的降本提效;另一大特色是‘智能化’,实现安全实时、易管可控”,李航介绍道。据悉,在音视频制作模块,腾讯自研的虚拟演播技术替代了常规绿幕和专业硬件,相比传统拍摄成本降低了95%。腾讯数字孪生团队还与故宫博物院团队共同开发了“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环境监测系统则可以根据预约文物类型,自动调整实验室内灯光、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为丝绢、陶瓷、青铜、玉石等不同材质的文物提供最适宜的环境。能耗检测系统则通过对水、气、电情况实时监测和预警,进一步保障文物与建筑安全。

文物数字资产共享:区块链及金融科技助力全链条数字化

2022年12月,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了“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这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也是李航分享的第二个实践“区块链技术助力文物数字资产共享”。

“首批开放的6500多份高清文物数字资源全部上链,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到数字资产的保护和交易环节,对授权约定、素材创作信息等都保留不可篡改的存证。结合腾讯金融科技量身定制的分账系统,这样一来,文物数字资源的确权、授权、收益分配的全链条都实现了数字化”,李航介绍道。

据了解,“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上线7个月,访问量近400万人次,成为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基础设施的成功尝试。

文物重现与沉浸体验:游戏技术打造虚拟现实深度漫游

今年4月,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上线,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一周访问量超过了1400万。

李航透露,数字敦煌资源库的深度知识互动产品,“寻境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虚拟现实深度漫游”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VR深度体验也即将上线。“这个产品是在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已有的精细化数据基础上,通过游戏技术的数字照扫和三维重建,高清还原洞窟实景,用户不仅可以在线上深度浏览壁画故事,自由探索上百个洞窟知识点,还能在莫高窟线下景区内的数字敦煌沉浸馆,戴上VR眼镜,置身285洞窟实景中,360度自由探索,零距离观赏现实中难以看清的窟顶壁画。”

如何让一代人理解、热爱和传承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李航最后表示,“用科技助力文物保护,把千年文化传承到下一个千年,这是腾讯作为科技公司的责任。未来,我们会持续探索前沿科技和千年文博业的融合发展,和各位一起,不断开启传统文化深度传承和创新的新篇。”(陈玉)

来源:光明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