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是江苏唯一中华凤头燕鸥记录地。截至7月31日,11只中华凤头燕鸥被监测到现身南通滨海湿地,“神话之鸟”在江苏的记录数创新高。
(资料图)
贵客“拖家带口”造访南通沿海
近日,中华凤头燕鸥再次现身南通沿海滩涂。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近10天来,南通沿海已监测到11只中华凤头燕鸥,这是南通连续四年稳定记录到“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在飞翔中。 陆信 摄(视频:陆信7月22日摄于通州湾)
中华凤头燕鸥,又被称为黑嘴端凤头燕鸥,由于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全球种群数量仅约200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发现以来一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资料显示,中华凤头燕鸥于1861年首次被发现于印度尼西亚,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到2000年人类对它们一共只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很长一段时间,其数量被评估为不足50只,近些年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仍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
7月20日,“勺嘴鹬在中国”公益组织调查员章麟在南通如东东凌海蜇塘记录到一只成鸟、一只幼鸟共两只中华凤头燕鸥,为今年首次记录。接下来几天,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生态观测人员联合观鸟志愿者展开每日跟踪监测,发现通州湾栖息地中华凤头燕鸥种群较为稳定,单日最大记录为9只。
透过高倍望远镜,我们看到,中华凤头燕鸥捕食小鱼和小虾,在鱼塘埂上休息,全天基本在内塘活动,很少到滩涂外面,成鸟捕食,幼鸟跟随学习,一刻不离成鸟……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信誉告诉记者,通过脚环、年龄、冠羽及额头褪色情况等信息,近日共识别个体至少11只中华凤头燕鸥,为南通乃至江苏近几年最大数量的观测记录。
中华凤头燕鸥幼鸟。李洁 摄
昔日“神奇偶遇”而今“常来常往”
尽管“极度濒危”,但“神话之鸟”与南通却颇有渊源。早在2016年8月7日,南通就在全省首次观测到了它。
“那日午后,我在东凌湿地观测勺嘴鹬,偶然发现了1只中华凤头燕鸥成鸟,当时它正引领1只已发育得完全能够自主飞行的幼鸟栖息于海滩之上……”章麟回忆,当时大家都非常兴奋,这是全省首次记录,也是北方首次繁殖成功带幼鸟迁徙的记录,备受鸟界关注。然而,之后3年,众多鸟友在东凌搜寻“神话之鸟”,却始终寻而未得。直到2020年9月23日,章麟等志愿者再次在如东东凌湿地发现中华凤头燕鸥。
好生态引得“贵客”来,“神话之鸟”常来常往。让人惊喜的是,2021年起,每年7~9月份在东凌都有记录到“神话之鸟”,且数量有增多趋势,其中有成鸟也有幼鸟。“中华凤头燕鸥近4年稳定地在南通被发现记录,说明南通滨海湿地是中华凤头燕鸥迁徙的重要中转停歇地。”信誉说。
中华凤头燕鸥为什么会“拖家带口”在南通沿海“小憩”?它们最终要飞去哪儿?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中华凤头燕鸥通常在浙闽沿海无人海岛繁殖结束后,大部分个体会集中至青岛胶州湾哺育和成长,11月以后再到东南亚一带越冬。”浙江自然博物院鸟类研究团队介绍,根据往年经验,接下来一个月,“神话之鸟”会陆续北迁,而南通滨海湿地正是它们重要的迁徙停歇地。研究人员表示,中华凤头燕鸥之所以选择通州湾、东凌湿地,主要是因为南通滨海湿地食物资源丰富、人为干扰较少,而鸟类非常依赖栖息地的稳定性,一旦栖息地被破坏,将不会再来。
中华凤头燕鸥。苏涛 摄
珍稀物种回归印证生态向好
中华凤头燕鸥、震旦鸦雀、黑嘴鸥、斑头秋沙鸭……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野生动物现身南通。
南通是江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约占全省记录物种(6046种)的58.02%,其中鸟类超过420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90%、全国鸟类总数的30%,以沿江沿海滩涂湿地为最佳栖息地。沿海的小洋口、丰利、东凌、通州湾、蛎岈山、长江口北支等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为近80种、数十万只的水鸟提供迁徙停歇地;其中,勺嘴鹬、小青脚鹬、斑尾塍鹬等13种鸻鹬种群数量更是超过第五次全球水鸟种群估计(WPE5)总数的1%,达到了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中规定的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南通滩涂湿地上的鸟浪。李洁 摄
珍稀物种回归,是生态改善的“晴雨表”。近年来,南通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坚持“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打造17平方公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全国典范,建成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推广“南通生物脸谱”App,打造“两带多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勺嘴鹬、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安家南通,“微笑天使”江豚频繁亮相,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通生态画卷。(彭军君)
[编辑:吴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