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曾经写到:

“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资料图)

诚然,人是作为一种孤独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而又弱小,便始终对生活抱有一种“无力感”。

人们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继而就有了一种普遍的欲求,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 追求优越性 ”。

也就是说, 希望变得更好是人类的普遍欲求。

“优越性”需要在人群中展现,因此我们不断尝试和他人比较,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点滴自信;

但更多的是, 我们会从他人的“优越”中,体验自卑。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阿德勒认为,适当的自卑感也可以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例如,虽然对自己的学历抱有自卑感,但若是因为这样,才下定了提升学历、加倍努力的决心,也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 把自己的“自卑”当作借口来使用 ,把诸如 “我之所以无法成功是因为学历很低”、“我永远无法超越他,因为我家境不如他” 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就已经超出了“适当自卑”的范畴。

健康的“追求优越性”就像在一个平面上,每个人行进的距离和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面平等地行走着。

适度的自卑也不是来自和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自己的”的比较。

在同一个平面上,无论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 我们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是为了与他人比赛,价值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

只有追随着自己的心,我们才能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正如电影《无问西东》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和珂文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鱼甜

编辑丨银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