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量,我们可以用它来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么温度的高低是否存在极限呢?答案是肯定的,从理论上来讲,宇宙中的高温和低温的极限其实相差非常大,因为宇宙最高温可达1.4亿亿亿亿度,最低温却只有-273.15度。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温度其实有多种计量单位,我们平常所用的“度”,其实是指摄氏度(℃),简单来讲,这种计量单位就是把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计为0度和100度,再将两者之间平均分为100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我们知道,气体是热胀冷缩的,早在18世纪的时候,科学家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压强恒定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气体的体积总是会增加和减少一个固定的值,随后这个“固定的值”就被称为气体的体积膨胀系数,在经过大量的实验之后,科学家将它的数值精确地确定为273.15分之1。
(相关资料图)
也就是说,假设有一团温度为0摄氏度的气体,其体积为1立方米,那么在压强恒定的情况下,它的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其体积就会增加或减少273.15分之1立方米。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按照这样的计算,当这团气体的温度降到-273.15摄氏度的时候,其体积就应该为零,但气体的体积显然是不可能为零的。所以科学家就据此认为,-273.15摄氏度是一个无法达到的低温极限。
后来热力学温标就引用了这个低温极限,将-273.15摄氏度设为计量温度的起点,也就是0开尔文,并以摄氏度作为其单位增量。意思就是说,1开尔文的温度变化与1摄氏度相等,两者只是计量起点不同,比如说1开尔文就是-272.15摄氏度,2开尔文就是-271.15摄氏度(注:开尔文是热力学温标的计量单位,通常用K来表示)。
由于热力学温标是一种与测温物质的属性无关的纯理论上的温标,因此0开尔文其实就是纯理论上的最低温度,所以这个温度值也被称为“绝对零度”。
从微观层面来看,温度其实就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这就意味着,只有在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下,才可以达到“绝对零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何物体的温度都不可能达到或低于“绝对零度”、也就是-273.15摄氏度。
由此可见,所谓“最低温只有-273.15度”,其实指的是-273.15摄氏度。那为什么宇宙最高温可以高达1.4亿亿亿亿度呢?我们接着看。
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其实可以通过这些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大小来衡量,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平均动能越大,它的温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根据相对论,对于一个有静质量的微观粒子来讲,其速度不可能达到光速,最多只能无限地接近光速,假如我们对一个有静质量的微观粒子进行持续加速,那么它的动能也将会随着趋近于光速而趋于无穷大,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温度的上限就应该是无穷大的。
然而我们的物理学却是有极限的,若我们讨论的范围超过了物理学的极限,也就没有了意义。根据量子力学,宇宙中的空间是不可以无限拆分的,它有一个最小的值,即“普朗克长度”,大约为1.6乘以10的负35次方米。
而从理论上来讲,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释放电磁波,温度越高,其释放出的电磁波的波长就越短。在这种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超过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其释放出的电磁波的波长就会小于“普朗克长度”,这是在我们的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个“临界值”就被认为是目前理论中的宇宙最高温,它也被称为“普朗克温度”,其数值约为1.4乘以10的32次方开尔文,即1.4亿亿亿亿开尔文,由于在如此巨大的数字面前,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计量起点的不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通常的说法就是:宇宙最高温可达1.4亿亿亿亿度。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普朗克温度”出现在宇宙大爆炸后的1个“普朗克时间”之内,那时的宇宙处于一种极为致密且高温的状态,以至于四大基本力(引力、电磁、强和弱相互作用力)都还没有分离出来,而在此之后,宇宙开始不断地膨胀和冷却,这样的高温就再也没有出现(注:“普朗克时间”约为10的负43次方秒,是物理学中最小的时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