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下简称“天津交委”)管辖的业务范畴庞杂。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管理要求。因此,天津交委规划建设了天津市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应用平台”),借助数据的力量完成了管理的提质增效。

一些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数字技术的运用,甚至超过专业互联网企业。


(资料图片)

天津交委用两年时间,规划建设了数据应用平台,汇聚了5 4家行业数据,涉及9个交通行业,38 类业务,总量超48 00 亿条,每日新增3.1亿条,每日交换6900万条。

/ 海量数据为我用 众彩纷呈提效能 /

充分应用海量数据,能够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转型升级。天津交委通过一线工作的摸索,总结出了“大数据+民生务”“大数据+绿色低碳”“大数据+电子证照”等40余项“大数据+”模式,目标是“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大数据与民生服务

津心办App是天津市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天津交委在津心办上开设了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旗舰店(以下简称“旗舰

店”),通过数据共享,将轨道交通、ETC、高速阻断等多项数据共享至旗舰店,实现便民查询一键随时享。目前,天津市民已经围绕旗舰店自发形成了黏性。

大数据与应急指挥

天津交委建立立体指挥联络网,做到“看得见、找得到、呼得出、调得动”,实现零距离扁平化指挥,形成横向打通行业内外、纵向贯穿全市、两级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建立通信专网,远程调度指挥,多方联动协调,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公路、铁路、水运、民航、邮政……天津交委管辖的范畴十分庞杂,单靠人力根本无法掌握和处理这些领域发生的突发事件,只能依靠大数据赋能。例如实时监控出租车、网约车、港口等场景的运行情况,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2023年春运,是新冠肺炎疫情转入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运。天津交委依靠大数据预测,提前精准调动运力,最终圆满完成了春运任务,实际发生的客流量与大数据预测的客流量吻合度接近97%。

/ 定向施策凭妙手 提质增效解难题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到21世纪中叶,要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过程中,不能回避公众提出的难题。公众感到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在管理上需要提质增效的地方。

天津交委组织了首届天津市智慧交通创新成果发布大赛,紧扣当前天津市交通运输领域的痛点难题。其中,“天津港云缓冲区智能作业调度研究(以下简称‘调度研究’)”获得了一等奖。

海运运量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是最大的。全国的港口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拥堵。集装箱卡车司机常常需要在港口经历漫长的等待,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路面拥堵、低速燃烧、污染排放、与民争道、路面损毁、交通事故、效率低下……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孤岛”,集装箱卡车司机与港口之间信息不互通,港口不知道司机到达的时间,司机也不知道港口什么时候能够装卸。

调度研究成功研发“天津港云缓冲区智能调度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提高生产效率。其中,智能闸口系统能够收集进出闸口的数据,天津港一体化系统能够收集场区集装箱位置数据、缓冲区指令与排队数据,行业数据共享平台拥有集装箱卡车实时定位数据,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拥有集装箱卡车的预约数据、集港计划数据和关港委托数据。

基于数据基础,天津港能够预测未来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到达的集装箱卡车的位置和信息,提前精准调度。一是预测各个时段到达港口的集装箱卡车数量;二是预先安排码头装卸机设备;三是精准引导集装箱卡车进入码头作业;四是高效作业减少集装箱卡车在港口停留的时间。

此外,天津港还为在途司机提供了气象、疫情、临时停车、住宿、维修、加油、二次装卸等增值服务。

/主动出击攻守易 精准防护健康行 /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下,必须思考如何保障公共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特点,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交通运输枢纽中,人员大量聚集,如何在畅通出行的前提下,保障出行的安全性?天津交委最终将消杀设备安装在了各大交通运输枢纽的

空调上。通过在空调中安装我国自主研发的超薄电晕消毒模块,实现了人机共存的主动式消杀。

展望未来,天津市印发了《天津市数字交通发展行动方案(2023 -2025年)》,以“业务、技术为支撑”为导向,

构建“一个中枢、四大体系”。一个中枢是指,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夯实数字交通发展基础中枢,加强数据治理应用,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建设。四大体系聚焦交通运输行业核心领域,实现业务牵引与数字赋能,包括基础设施体系、运输服务体系、交通治理体系和可持续生态体系。

(本文整理自现场演讲录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