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阿勒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野外科学研究站”正式启动建设。这标志着新疆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中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科考监测体系建设”和“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有了新的合作里程碑。

该观测站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联合建立。

该站点按照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标准建设,率先尝试了地方职能部门、科研单位和中央驻疆机构在产学研方面合作模式,成为新疆首个打通行业壁垒形成的多方共享、共管、共用的观测站点,将为新疆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监测预警提供有力支持。

该站位于新疆的阿勒泰贾登峪地区,地处中亚与东亚的交汇地带,位于北极和亚洲高山区的陆面环境变化过渡区,气候驱动复杂,下垫面类型丰富,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冰雪等资源丰富,构成了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多类型的生态环境系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灵敏反映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细节,是开展地面和空间协同观测技术,研发地球物理参数反演技术,探索资源-生态-环境变量互馈关系的“最佳角度”。

尤其是对积雪特征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北极和亚洲高山区的陆面环境变化过渡区气候变化对积雪和冰川资源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林草资源影响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观测站将主要开展区域森林、草原、湖泊、河流、积雪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观测预测和监测预警研究,进一步完善区域自然资源系统和宏观生态系统理论,为区域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徐俊荣 摄

(责任编辑:范晓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