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8月15日电(记者 徐艳红)想象一下甘肃的村庄是什么样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是不是和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宁夏西海固一样,飞沙走石,荒凉、偏远、贫穷、落后,“风吹过,天上鸟无踪影,石飞过,地上寸草不生”。这可能是多数没去过甘肃的人们脑海中的西北画像。
然而,近日记者随司法部“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来到甘肃兰州市和张掖市时,看到的却是,宽阔的石板广场上竖立着十几盏古色古香的2米多高的路灯,四角檐上挑着大红灯笼的议事长廊,百姓议事亭里坐着几位悠闲聊天的村民,一排排灰色楼房的前后被各种绿色植物环绕,白色围墙上,象征公平正义的法槌上方,写着“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的红色醒目标语,主干道的围墙上张贴着民法典的宣传画,路两边整齐摆放着分类垃圾箱……
这是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眼前干净、整洁、祥和的村落颠覆了人们对西北的固有印象,然而,还不止这些。
群众福祉的“面子”和法治意识的“里子” 同步推进
烈日下,一位男扮女装的老人身着红色演出服,头戴红花,一边扭着身子,一边打着电话,之后高兴地告诉女扮男装、身穿深蓝色布褂、头戴米色鸭舌帽、手里一杆老式长烟枪的老伴儿,“老头子,我告诉你,你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正当夫妻二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之时,又一通电话打来,顿时,“老奶奶”脸色大变,捶胸顿足,蹲在地上起不来了。老伴儿问起时,“老奶奶”带着哭腔道,“老头子,咱们的钱全部被骗走了!”
“这是村里法治宣传文艺小分队以‘甘州小调’的方式在向群众进行反诈骗宣传!”速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说。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速展村距离闻名遐迩的张掖七彩丹霞公园仅7公里,是通往丹霞景区的必经之地。全村下辖11个合作社,502户1860人。2021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8元,集体经济收入为120万元。
“我们村依托丹霞景区,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于2018年建设了占地147亩的特色街区,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做起了‘大锅台’等特色乡村餐饮美食,实现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容村貌的大转变。”王鑫说。
这几年,速展村里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王鑫表示,“因为,法律才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坚持把群众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群众福祉的‘面子’同步推进,让百姓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为此,村委会按照甘肃省及张掖市的要求,在法治乡村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普法方面,除了“甘州小调、三句半、喜剧小品”等娱乐形式宣传外,速展村里还建设了2个村级法律图书角(室),对村民免费开放,同时,还会通过法律咨询、“乡村夜话”、庭院会议、大喇叭等,向村民宣传与农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拓展村民学法用法的广度和深度。
村民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逐渐提高
几张桌子一字排开,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法律问答手册》《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手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问答》等手册和宣传页,甘肃朝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向前正在回答几位村民的问题,他们后面,50岁的郭忠山正在翻看手中的法律宣传手册,他想深入了解有关工伤的条款,原来这跟几年前他在一家建材厂打工时意外受伤有关。
郭忠山是维修工,每天负责工厂机器检修。建材厂要将小石子通过传送带运到车间后,再与水泥混合做成预制构件。有一天,郭忠山工作时发生意外,被传送带绊倒摔骨折了,之后被紧急送医。当时的他根本不知道工伤一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焦虑的不是伤情,而是医药费。家庭条件本就一般,实在担心家庭因他受伤而背上债务。他听说有劳动合同,却从没见过,其实,他也不知道劳动合同有什么用。
幸运的是,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这家工厂老板并没有赖账,还主动与之他协商,最终赔了他13万元。对于这笔钱,郭忠山有种意外之喜的感觉。
近年来,张掖市在全市实施 “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村一法官、一检察官、一民警、一法律顾问、一人民调解员、一心理辅导员”,以方便村民依法、用法、靠法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村委会将他们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岗位及工作职责张贴上墙,而他们也会定期到村里做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
甘肃方联律师事务所邢建会是速展村的法律顾问,在一次法律咨询会上,郭忠山前去咨询自己受伤一事。邢建会表示,根据郭忠山受伤程度及张掖市的工资水平,如果工厂给他交过工伤保险,应该可以获得大概22万元的赔偿。不过,邢建会也承认,郭忠山还是比较幸运的,一般来说,如果没签合同,这时候,老板都会开始“躲猫猫”,想要得到赔偿,比登天还难,所以,邢建会建议郭忠山,以后工作,一定要记着跟单位签劳动合同,以确认劳动关系。
如今,郭忠山已“跳槽”到了另一家工厂,工种还是维修工,不同的是,这次他跟工厂签订了劳动合同。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和“神经末梢”。近年来,甘肃省坚持立法强保障、普法浓氛围、“三治融合”提效能,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上着力,在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上想办法,以法治赋能乡村治理,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逐渐提高。
村居法律顾问为高原夏菜销售指点迷津
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居法律顾问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15035个,我们还持续推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程,17494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土地纠纷、环境污染、婚姻家庭、食品药品等法律咨询万人次,法治惠民实效不断提升。”甘肃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黄海龙介绍。
兰州高原夏菜在全国享有极高声誉。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当七月的高温高湿笼罩南国大地的时候,兰州高原夏菜则是他们的清凉福祉。近年来,每年有80万吨的高原夏菜走上了南方20多个城市的餐桌。
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位于永登县东南部,现辖5个村民小组,309户1191人,总耕地面积1946亩。村民主要种植蔬菜。2022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万元。
甘肃久铭律师事务所律师冯黎是龙泉村的法律顾问。冯黎的主要工作是协助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可实际上,村民们没什么矛盾,即使有,也在村里就化解了,当前,他们最主要的难题是蔬菜销售问题。
高原夏菜的品质虽高,但农民在与菜贩交往中还是处于劣势。冯黎说,以往村民跟菜贩签销售协议,但一般不会收定金,即使收也只是几百元。如果遇上自然灾害,菜价有波动时,问题就来了。菜价涨,菜贩肯定会如期而至,若菜价跌了,他们就会玩“失踪”。但龙泉村的菜农非常淳朴,加上这些年普法宣传到位,即使菜贩不来,菜农觉得协议在手,也不敢卖给他人,但蔬菜晚几天就会烂在地里。这些年,因为这个原因,菜农损失较大。去年,冯黎他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律所研判后,给菜农们提出了解决方案:一是零散的菜农联合起来,以合作社形式面对菜贩;二是提前跟菜贩说好蔬菜收购时间,超过时间,无论是否收过定金,菜农都可自由销售。这样既可卖得高价,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夏季,龙泉村的菜农们正是按冯黎制定的方案操作的,目前来看,销售过程中没有了以往的顾虑,村民们纷纷为冯黎点赞。
民告“官” 不奇怪
2023年2月,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柳荫村村民委员会被告上了法庭,原告是柳荫村四社、五社的村民。
事情还得从2020年8月说起。柳荫村委会、柳荫村小寨子洼(即柳荫村四、五社)及合方公司等四方代表协商后形成会议纪要,同意合方公司以每年每亩100元的价格,租赁该村504亩土地,其中,村集体土地80亩,四社、五社村民424亩,租期30年,土地租金分配是村委会8000元,四社、五社共42400元。付款须汇到柳荫村委会的集体账号上,然后再按照比例分配给各社。
可是,村委会代收两年租金了,至今没将土地租金分配给四社、五社,多次催要无果。无奈之下,四社、五社村民只好诉至法院。
对此,柳荫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银虎既委屈又为难,委屈的是,这几年亲力亲为做了很多工作,却还成了被告,面子挂不住;为难的是,不是自己不想给这个钱,可一、二、三社的村民称,会议纪要没有遵循“四议两公开”,议事过程没有公示,协商时,这三个社的社员代表没有参加,质疑会议的合理合法性、公开性。
为此事,对口柳荫村的法官、检察官、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几次走访调查、调解,都没能达成共识。
等不及的四、五社村民找到村里的法律顾问周勇,聘请他做代理律师,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3年2月28日,山丹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判决被告柳荫村委会如数将地租款84800元分配给原告。柳荫村委会不服该判决,已上诉到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王银虎表示,“不得不说,村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很多,这个诉讼过程对我和村民都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类似企业落地的过程中,就会知道如何规避这类矛盾及纠纷隐患,还是很有收获的。”
山丹县人民法院院长杨海全说,“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县法院受理涉及村委会土地流转的案件就有19件。这些案子能反映出村民在学法、知法、懂法等方面的意识有了极大提高,用法律解决纠纷已成为村民处理问题的惯常之举。”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提到了“曾经持续约有三年,遍及四大省份”的西北大灾荒时,描写的成千上万男女老幼在他眼前活活饿死的场面令人触目惊心,“然而那些饿死的人大多数是在不作任何抗议的情况下死去的。”斯诺对他们的消极很是不解。后来,他说, “我错了。中国农民不是消极的;中国农民不是胆小鬼。只要有方法,有组织,有领导,有可行的纲领,有希望——而且有武器,他们是会斗争的。”这又何尝不是在说柳荫村四社、五社的村民,当然,他们的方法和武器不是棍棒、不是拳头,而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