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袁琴
李劼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化存在。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其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乡土与异域,现代与传统,官场与江湖,学界与商界,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在他的生命中交汇,形成了奇异的组合,他的文字更是这些奇异组合的生动而深刻的呈现。
然而,在很长时间内,国内都没有一本全面描写李劼人生平的传记。如今,这一空白被《大河无声:李劼人评传》打破。近日,该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河无声》
《大河无声:李劼人评传》是《李劼人全集》副主编、国内资深李劼人研究专家张义奇收集资料并撰写的关于李劼人的传记作品,以翔实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展示了作家笔下激荡的时代历史进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全书以李劼人的生命轨迹为线索,采取“传”与“评”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重身份的文化巨匠的形象。
张义奇是成都人,李劼人长期研究者,李劼人研究学会第四届秘书长。他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李劼人研究论文,又曾为《李劼人全集》副主编,还曾撰写过《成都文学志》的“现代”部分。
《大河无声》
在张义奇看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李劼人是一位乡土地理意识极强,但同时又具有世界眼光的作家,他的创作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故土。他的作品内容都是抒写故乡的事件,叙事语言采用的也是故乡的方言。从目前所能阅读到的作品看,除中篇小说《同情》是写在巴黎患病治疗的经历外,其余都是记述故乡土地上的人和事。而他选择翻译的法国文学作品,也是站在一个‘外省人’的角度去看待的,所以他的译著多选择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甚至有时直接用四川方言去对应法文的句子,常常让读者忍俊不禁。但李劼人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的文字土得掉渣,极具地方性和民族性,却在精神上始终保持与世界相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劼人的作品与北京的老舍、湘西的沈从文、东北的萧红等作家的作品一样,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座标志性的文学纪念碑。”
《大河无声》内页
张义奇在书中特别分析了李劼人的作品风格与其个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环境因素对作家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劼人生活、成长的故乡是成都平原,俗称川西坝子,这块总面积1.881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四面环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不仅是四川盆地,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最富庶的地区。……生长于天府之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追求闲适,同时又不乏创新、创造的文化品质。一方面因大山阻隔,使蜀地少战乱,文人能够怡然自得地在其中进行文化创造,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另一方面,因为有长江与中原相连,高高的山脉并不能挡住蜀中文人的视野。走出夔门,他们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20世纪的李劼人便乘着从夔门刮来的西方文明之风,走出了盆地,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