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2年中国化妆品进口额十年来出现首降、23年以来下滑态势延续,日妆亦不例外,可能因需求阶段性承压。23年7月日妆进口额yoy下滑显著加速。短期市场对日妆安全性的担忧或有利于国货份额提升。参考此前韩妆在华份额下降趋势,事件性因素是短期诱因,民族品牌认同度增强/供应链实力提升是国货崛起的本质驱动。期待下一阶段国货凭实力持续替代日系乃至欧美系品牌份额。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资料图片)
中国是日妆出海的核心市场
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件,2012年日本化妆品出口金额出现下降(yoy-5%),对中国出口金额则下降了12%。14年下半年至15年上半年,日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2014年10月日本政府扩大入境游客商品免税范围,并免征8%消费税,14年11月中日就改善关系达成4点共识,赴日需求开始重新升温。14年以来日本对中国出口化妆品金额也开始显著提速,14-21年出口金额从179亿日元提升至3304亿日元,CAGR52%。至2022年,中国大陆贡献日本化妆品出口金额的46%(此中国香港也贡献了14%)。
中国市场也是近年来日妆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资生堂:13年前田社长就任开启中国业务改革,14年引入首位外部空降CEO,并着手清算负债、改革架构、整理渠道,2022年资生堂中国市场销售额达2582亿日元,16-22年CAGR14%,22年营收占比达24%。花王:2022年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占比达到23%,14-22年CAGR7%。高丝:FY14-21年CAGR19%,22年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占比达到28%。
日妆整体以温和著称,功效性相对不足
22年我国化妆品进口总额1506亿元,法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为前五大来源地,其中日本22年占比约23%。我们基于欧睿数据测算,22年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约6%。近年来伴随我国成分党崛起,消费者有了针对性更强的护肤需求(如抗衰/淡斑/祛痘/美白等),欧美系“猛药”型产品开始盛行;而日系护肤品牌基于亚洲人肌肤特点进行开发,相较于欧美系,更侧重温和调理、天然无添加无刺激等护肤理念,功效性整体偏弱。
日妆进口下滑的再透视
我国化妆品进口额在14年-20年维持20%以上快速增长,21年进口额增速出现下滑,22年进口额负增长。这一趋势与化妆品社零增速基本一致,但进口额yoy的下滑幅度要甚于社零yoy。23年以来,化妆品社零数据转暖,而化妆品进口额同比仍在下滑,日妆亦不例外。23年1-7月化妆品零售额yoy7.2%,同期化妆品进口总额yoy-16%,23年1-6月我国自日本化妆品进口额yoy-5%,7月下滑加速(yoy-31%)。
韩妆的沉沦:事件性因素或为导火索,本质在于相对优势不再
韩妆在华份额近年来下降较为显著:22年我国自韩国进口化妆品金额占比12.1%,相较21年高点时的268.5亿元,22年韩国对中国出口金额下降32.2%。悦诗风吟/菲诗小铺/伊蒂之屋等品牌在中国接连上演“关店潮”。韩妆在中国市场可称为“节节失利”,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外部事件性因素等成诱因,韩妆营销优势被削弱;2)多主打性价比,功效与成分相对缺失;3)国货以灵活供应链、高性价比等优势快速崛起,弯道超车。
风险提示:需求低迷;核辐射影响产品安全;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