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已满两周年。虽然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2000余家重点排放企业,但稳步上升的碳价以及包括建材、钢铁等行业的积极准备,都向社会传递出强烈的绿色转型发展信号,市场激励效应也推动包括光伏、氢能等绿色产业迅速扩产,成为带动新一轮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

碳价稳步上涨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酝酿多年后正式在上海启动交易,至今已满两周年,数据显示,到8月10日,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量2.4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11.57亿元,当日市场收盘价报每吨69.52元,相比开市初期的每吨52元左右上涨超过30%。


【资料图】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分析,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呈现履约型交易、价格稳中有涨等明显特点。一方面,市场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但交易量主要集中在年底,尤其是11月、12月,市场成交量占比接近九成,市场履约型交易的特点明显,而另一方面,碳市场价格随着履约的临近而上涨,后续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参与的活跃度与履约期高度契合。

统计显示,到目前,全国各省市均有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近7成的重点排放单位多次参与了交易。“经过2年的运行和发展,全国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对促进低成本减排发挥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赖晓明表示。

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认为,从碳市场的减排属性来看,全国碳市场通过限定发电行业的排放强度,实现发电行业碳减排的初步目标,在碳配额交易中形成碳价,也为全社会低碳转型提供了价格信号。

在业界专家看来,国内市场碳价尽管与欧洲等地还有较大差距,但目前市场碳价适应当前的发展阶段。“碳价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减排成本。”国家气候变化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认为,中国当下的碳价反映的是中国当下减排成本的接受能力,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减排目标下形成的碳价,中国的碳价是合理的,目前要求中国的碳价和欧盟的碳价一致显然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低碳风“吹进”各行业

在业界专家看来,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越来越传递出减排、绿色发展信号,加大减排推动转型发展成为各大重点排放行业的一致行动。在石化行业,尽管转型面临较大挑战,但最大限度实现电力绿色化,加快从“灰氢”向“绿氢”的转变,同时加大二氧化碳再利用等项目也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上马”启动。

“碳市场从地方试点向全国市场拓展,同时纳入企业也有望从电力逐渐向包括建材、石化等行业扩容,相关行业不断加紧准备。”张俊杰认为,碳市场不仅促进了节能降碳,也激励了低碳创新。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在被称为“终极能源”的氢能行业,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到6月中旬,氢能相关企业达3060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580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长了24.8%,2023年1月到5月,新增注册企业则超过130家。

“言必谈绿色,每一行均在筹划低碳转型。”作为产业经济研究员,一家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程伟感慨,随着碳价传递出的绿色发展强烈信号,如果不关注行业的绿色低碳策略、技术可行路径以及市场潜力,对行业咨询来说已跟不上客户的“节奏”, 更谈不上引领行业趋势。

绿色投资成城市经济新引擎

“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这一理念也激励包括光伏、氢能等新兴产业迎来爆发增长期,随着相关“绿产业”的发展,城市经济也加速“重塑”。

“追光”,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热词”,意思是为追上光伏产业发展的节奏,一些企业不断跨界入场,几乎成为众多企业的常规动作。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少有近70家上市公司跨界进入光伏行业,涉足光伏产业的上游硅料、电池、组件等多个环节,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异质结、钙钛矿等也在资本推动下加速迭代。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增长显著,光伏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等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的“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超过60%,其中光伏产业出口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成为贸易新增长点。

在业内专家看来,尽管目前市场也担忧快速扩产可能导致行业产能过剩,但光伏等行业成为投资新增长点是不争的事实。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光伏行业投资扩产项目超过150个,累计投资额近万亿元,加上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投资规模超万亿元。

云南省曲靖市,这座在云南省外知晓度并不高的城市,受益于光伏等绿色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正在全国GDP百强城市榜单上“狂飙”。2022年,曲靖在全国GDP百强城市排名中上升10位,排名79位,2023年上半年其GDP同比增长7.5%,高于云南省GDP增长2.4个百分点。事实上,曲靖在2020年才首次“闯入”百强。

据介绍,两个千亿级产业的发展为曲靖经济注入了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曲靖市绿色硅光伏产业同比增长67.9%,新能源电池产业同比增长53.1%,随着两大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这座曾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的转型不是‘包袱’,而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程伟看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