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作者 李中文 窦 皓
(资料图)
浙江金华市兰湖旅游度假区,鸟儿飞掠过澄澈的水面。阮九洪摄
金华市浦江县上河村,明清古民居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吴拥军摄
金华市婺城区白沙溪琅琊段,水清岸绿,景色宜人。黄诗媛摄
河流纵横,湖塘遍布。浙江金华是钱塘江等4条省内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浙中水塔”。
金华也曾遭遇“发展的烦恼”,恶劣的水环境下,难觅梦里水乡。如今,这里山清水秀,碧溪绕城。监测数据显示,全市4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13年底的不到35%提高到现在的100%;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8年全部达到Ⅱ类以上。
从河湖长制的迭代升级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全域铺开,从生态洗衣房的创新尝试到智慧系统的数字管控……金华多措并举大力治水,努力绘就人水和谐的新画卷。从2014年至今,金华市已连续9年捧回浙江“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项“大禹鼎”。
向绿而行——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夏日,兰溪市游埠镇洋港村大树底下,不时传来村民们的说笑声。循声望去,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村中生态洗衣房里搓洗衣物。洗衣台位、水龙头、搓衣板、分类垃圾桶等设施一应俱全,井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洗衣台,洗涤废水则接入污水管网。
“脏水不会直接往河里排了,河水比以前清了不少。”正在洗衣服的村民胡晓芳说。
温度28.8摄氏度,总磷0.678毫克/升……洗衣台旁的小屋里,一台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引人注目。“所有排放出去的水都要纳入村中生活污水终端处理,污水总磷数值达标之后才能排放。”村支书杨文忠介绍。
在兰溪,这样的生态洗衣房有176座。2018年,兰溪牵头制定《金华市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和管理规范》,成为国内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地方标准。
“来生态洗衣房洗衣,已成为乡亲们的日常习惯。”杨文忠说。
在金华,绿色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
地处浦江县山区的大畈乡上河村,清澈见底的壶源江绕村而过。靠着青山绿水和一幢幢明清古民居,昔日水晶作坊化身主题民宿和农家餐厅,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村支书陈隆恩回忆,过去村里的小作坊机械轰鸣,粉尘遍天,直排的废水让壶源江成了“牛奶河”,漂满死鱼烂虾,村内广场上也堆满了水晶废料。
水晶加工是浦江的支柱产业,2012年底,全县拥有工厂和家庭作坊式水晶企业2.2万家,从业人员达20万余人。那时,每天有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全县河流大多沦为“牛奶河”和垃圾河。
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自2013年开展整治行动以来,浦江共关停淘汰水晶加工户2.1万余家,淘汰落后机器9.2万台。同时,按照“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的思路,将乡镇的“低小散”作坊淘汰整合,分批搬进产业园区,推进水晶产业集聚发展。
浦江水晶产业园区内,一排排厂房干净整洁。生产线上的废水通过集中铺设的管道,流入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实现“零直排”。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固化的水晶废料经过处理,用作水泥产品的辅助添加材料和建材材料。
浦江水晶产业园区还利用厂房屋顶资源,推进规模化光伏建设,每年可节约电费近120万元,减少碳排放超3000吨。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全县水晶行业已形成了灯饰挂件、灯具等七大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浦江县水晶商会会长王淑东说。2022年,浦江全县水晶产业工业总产值达84.97亿元,同比增长14.6%。
“随着产业迭代升级,在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的同时,传统产业迎来了涅槃重生。”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局长黄海说。
奖罚分明——
建立健全美丽河湖建设保障体系
“白鹭溪后腊支流桃溪滩村段总磷含量超标,请及时处理。”在武义县五水共治办公室指挥大厅,“五水智治”平台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向治水办督查人员李柳景发出预警信息。
李柳景立即联系壶山街道五水共治联络员到现场核实,并将发现的问题实时上报给基层治理的相关平台,执法部门立即派出执法人员抵达现场。
经调查,村中的养猪场在清洗车辆时,存在污水漏排情况。执法人员对当事方进行批评教育后,督促养猪场在3天内完成了整改。执法人员将相关图片和整改信息上传系统,实现完整闭环处理。
武义“五水智治”平台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和前端感知设施,建立智能预警分析模型,实现污染物快速锁定,同时整合26个涉水部门资源,推动水环境治理协同发力。
不仅如此,平台还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排水信息一体可视化,实现全维实时监测。污水井、雨水井、雨污水管道分布情况……数字地图上,武义辖区范围内的管网以及排水情况清晰可见,并定期更新,大大提高巡查养护效率。
义乌创新应用视频巡河手段,实现远程监管可视化;金东从水利信息采集、三维仿真建模等8个维度,构建水利智能感知网络……金华各地在探索“数智治水”的同时,也在开展机制创新。
在兰溪芝堰水库邓家溪入境断面,兰溪市环保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跨区域水质监测。作为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芝堰水库2/3集雨面积在建德境内。从2015年开始,兰溪、建德两地每年都签订《芝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合作协议》,合力保护饮用水源。
多年来,地处下游的兰溪,入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兰溪每年提供生态补偿资金60万元,用于上游建德集雨范围内邓家村、桥岭村的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水源保护工作。
“若交接断面水质不达标,由上游给下游补偿;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则由下游给上游补偿。”兰溪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徐立峰说,目前兰溪、建德两地以乡、村两级为共治主体,针对8条跨界河道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治理。此外,兰溪还与衢州龙游、金华婺城开展了流域共治合作。
如今,金华9个县(市、区)都签订了上下游生态补偿协议,所有交接断面均纳入生态补偿考核范围。同时,为避免下游最后一环无县(市、区)托底,金华市还出资兜底,将10个出市境断面纳入考核范围,6年累计拨付2.6亿元对出市境断面进行补偿。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金华10个出市境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实施6年来,金华范围内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33.3%,Ⅲ类水质断面增加16个,Ⅳ类断面减少4个,Ⅴ类断面减少6个,劣Ⅴ类断面减少6个。
制定《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在法律层面规范治水护水保水行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市县两级“双向补偿”流域水质考核机制……金华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为美丽河湖建设保驾护航。
攻坚克难——
以水生态改善助力高质量发展
傍晚时分,金华湖海塘公园里,许多市民在绿道上散步。白鸥飞掠过澄澈的水面,和周围的绿树、远处的山峦构成一幅山水画卷。
“过去和现在真是没法比。”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胡振波说,以前湖海塘水质浑浊,垃圾遍布,散发出阵阵恶臭,是环保工作者的一块“心病”。
湖海塘曾是山清水秀的宝地。后来,水面被鱼塘和田野分割,导致水库淤积,面积减小。湖泊周围还集聚了大量畜禽养殖场。
“过度养殖,加上畜禽养殖场相对宽松的排放标准,让湖海塘的水质一天不如一天。”胡振波说,2012年前后,湖海塘水质只达到Ⅴ类水标准,是人人嫌弃的“臭水湖”。
怎么办?多方携手,系统治理,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3年以来,金华开发区实施湖海塘改造工程,系统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周围572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或搬离,全面禁止畜禽规模养殖;实施多轮清淤工程,持续扩大水域面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定期监测水质情况……3年多时间,湖海塘的水质提升至Ⅲ类。
“我们还种植了一些水质净化功能好的水生植物,打造水生植物景观点。”顺着胡振波所指方向看去,湖边的芦苇和荷花长势正旺,赏心悦目。水面之下,专门投放了河蚌和螺蛳,用来严格控制鲤鱼等底层鱼的数量,稳定湖底底质环境,改善水体。
此外,湖海塘还被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块,由公园养护公司的4名负责人任分区湖长,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担任“河湖医生”,负责对河湖开展“健康体检”。
如今的湖海塘公园,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多年不见的黑脸琵鹭等珍稀物种陆续回归。湖泊周围,智慧产业园区、科创综合体、总部楼宇等新项目纷纷落地,一座创新城逐渐成形。
湖海塘是金华以水生态改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东阳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东阳江两岸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义乌以“美丽河湖”构筑“绿水经济”,双江湖周围一批新兴产业相继落地;永康通过环境提升打造绿水清溪,大陈村等地的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一个湖、一条河,可以改变一座城。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持续释放发展的新动能。”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琳说。
点绿成金——
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
金华婺城琅琊镇白沙溪畔,远山含黛,林海连绵。作为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白沙溪三十六堰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白沙溪上游的金兰水库,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承担着向百万市民供水的重任。关停搬迁周围的养殖场、设立水情水质监测点……琅琊镇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
护好一泓碧水的同时,如何让好生态创造更多价值?
走进琅琊镇山后金村,映入眼帘的是上千亩的冷水茭白田。“水田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加上极佳的水质,咱们的茭白口感好,又脆又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村里的种植大户金小彩说。
琅琊镇镇长胡精麟说,依托金兰水库优质水源,山后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冷水茭白特色村。当地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三十六堰优选”农产品品牌。202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83亿元。
从山后金村出发,走上几里,便到了徐联村。一座现代化的饮用水工厂生产车间里,金兰水库汩汩流淌而来的溪泉水,通过过滤、灭菌、灌装等程序,成为瓶装饮用水“金琅山泉”。
这里每年可产优质天然饮用水35万吨。目前生产、销售岗位已吸纳就业30多人,每年每人增收四五万元。
金兰水库脚下的浩仁村,水系纵横,廊桥迂回,一派田园风光。当地与周围村镇合作,在发展乡村旅游观光的同时,为游客提供农事体验,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白沙溪冰泉堰附近水域,琅琊镇水上运动中心已初具规模,电动冲浪比赛等如火如荼……
“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我们在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胡精麟说。今年以来,琅琊镇已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全镇民宿、餐饮等行业持续增收。
优良水质让兰溪野生“兰江蟹”远近闻名,周边180多户村民从事生态养蟹产业,每户人家年增收10万元以上;永康通过稻渔共作、轮作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亩均增收超4000元;磐安依托良好水生态打造西溪廊道,建成百里樱花谷,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金华各地持续探索让好生态创造更多价值的路径。
“我们将持续放大金华的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打造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的更多示范性、标志性成果。”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蕾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