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放在历史长河中就是弹指一挥间。2020年8月13日,$康希诺(688185)$在科创板二次上市,成为疫苗行业“A+H”第一股。
短短三年时间,公司股价从209.71元/股发行价格一路飙升到797.20最高点,然后急转直下到76.55元/股最低点,玩了一把惊心动魄的“过山车”。
【资料图】
2023年8月14日,康希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数量为4746.63万股,限售期为36个月,占公司总股本的19.18%。
截止当日收盘,康希诺报价88.42元/股,距离最高点下跌近90%,总市值218.8亿。
大起大落,都是新冠惹的祸
成也新冠疫苗,败也新冠疫苗。康希诺成立于2009年1月,主要从事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作为国内最早投入新冠疫苗研发的企业之一,康希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薇团队共同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于2021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随后获得巴基斯坦、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等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附条件上市。
得益于这款产品,康希诺2021年全年收入超40亿元,净利润高达20亿元。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样的收入不可持续。仅不到一年时间,新冠疫苗收入出现大幅缩水,继而拖累康希诺整体业绩。
年报显示,2022年,康希诺实际营收为10.35亿元,与2021年高达43亿元的营收相比下降75.9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09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盈利19.1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0.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57.49%。主要系报告期内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增长放缓,疫苗需求减少及产品价格调整所致。2022年,公司对存货计提减值损失约8.02亿元,大部分都是新冠相关存货的计提所致。
康希诺必须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除了新冠疫苗产品,康希诺目前还拥有2款已商业化的流脑疫苗产品,2021年6月获批的MCV2与2021年12月获批的MCV4。
从商业规划角度看,康希诺已经将全部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了MCV4曼海欣上。MCV4曼海欣为国内首个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属于该细分市场的“开荒者”,因此需要公司持续地进行市场教育和学术推广。
目前,康希诺自有销售团队约300人,覆盖主要一二线城市;推广商团队约700-800人,总计约千人的销售团队正专注于MCV4曼海欣的销售推广工作。截至2023年6月末,除西藏外,MCV4完成了全部省级准入。
机构预测,未来MCV4有望为康希诺带来过亿元收入。不过就现阶段而言,该产品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尚不足以“挑起”业绩大梁。
2023年第一季度,康希诺收入约1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流脑结合疫苗贡献的收入,新冠疫苗相关收入不超过1/4。
“三阳”已来,但新冠概念再难还魂
最近,“三阳”话题备受关注。
据报道,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趋势。EG.5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变异株XBB.1.9.2的“后代”,于今年2月17日首次被发现,世卫组织于7月19日将其列为“需要监测的”变异株。
多国专家建议,疫苗接种仍然是抵御未来新冠疫情的最佳防御措施,因此人们尽快接种所有符合条件的疫苗仍然非常重要。一时间疫苗板块蠢蠢欲动,但最终没有支棱起来。
疫苗一直是公共卫生科学中最重要的创新之一,被认为是目前人类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武器。但是,疫苗研发技术一直存在门槛高、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
自新冠疫情的爆发以来,如mRNA、重组蛋白等不同技术路径的疫苗均被应用于实际防疫中,这直接推动了整个疫苗行业的发展变革。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Top15疫苗总销售额约6900亿人民币,而其中与新冠相关的疫苗销售额就有约5200亿人民币,占比约75%。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有关新冠的讨论与争辩却并未结束。新冠病毒会发生怎样的变异,疫情是否还会卷土重来,还要不要打疫苗,成为医学界争论的热门话题。
对于疫苗研发企业同样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已上市新冠药面临无医保报销的商业化难题,还在临床的新冠药境况则更为“窘迫”,如果终止,意味着前期几亿甚至十几亿的研发投入将打水漂;如果继续,面对逐渐冷静的新冠传染,以及越来越卷的竞争格局,想要收回前期投入成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康希诺表示,公司会对新冠突变株进行必要的持续跟踪,并考虑相关研发的投入产出比。其中,对于mRNA新冠疫苗的开发,公司更看重的是mRNA技术平台的建设。
mRNA作为一个新的技术平台,理论上可以用于开发所有疫苗,例如带状疱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新冠+流感等疾病领域都是可能的开发方向。但这一切距离产品开发上市都太遥远。从审批进度来看,国家药监局对mRNA疫苗类产品非常谨慎。
8月8日晚,康希诺发布公告,公司与阿斯利康签署《产品供应合作框架协议》,将向阿斯利康提供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以支持其mRNA疫苗项目。
康希诺方面表示,目前还没明确具体合作项目,该协议暂不会对其2023年业绩产生巨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