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 李 方 李海鹰 张 太 特约记者 秦 柯

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雪:夏天,遥望天山雪峰;冬天,踏足冰雪大地。听上去似乎很浪漫,但是这份浪漫却不易向外传递,因为这里极难搜索到通讯信号。

这里是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境内戈壁滩上的苏1-2站,距克拉玛依市中心160多公里。出发前,新春公司采油管理一区四站站长刘长军特意在采访车后备箱放了两把铁锹:“这条路经常会被沙子淹没,带上铁锹可以开路。”

苏1-2站是春风油田排十西区块的一个班站。小站不大却功能齐全,7口油井,1口水井,2台注水泵和一座微型脱水站,日产油70吨。因为距离四站驻地远,小站既是工作点又是生活点。

刚刚从脱水站下夜班的站长龙好明今年55岁,说着一口纯正的四川话。在现河采油厂从事维修泵工的他,来到新春公司外闯后变成了一名“注采输”全面手,既熟悉采油业务,又会注水泵使用、维修以及联合站脱水工艺。“都不难,但必须得上心,要带着脑子干活。”龙好明带领3个班员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很快每个人都掌握了“注采输”基本技能。脱水站的工作最需要责任心,因此龙好明和年龄最大的于建华担起了这份24小时倒班工作。“领导相信我,把我放到站长这个岗位上,我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从进入戈壁滩,记者手机就一直处于无信号状态。龙好明告诉记者,这里通讯信号很差,经常处于“失联”状态,有时为了和外界联系,他们经常要爬到附近的沙包上转着方向找信号。为了方便传输数据,小站北面的脱水站安装了信号增强器,但通讯信号也是时断时续。从以前离不开手机,到现在慢慢适应了不玩手机的生活,龙好明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各种沙漠中的小生灵也调剂了他们的生活。这里有刺猬、沙鼠、野兔,还有黄羊,有两只狐狸甚至成了小站的常客,每到饭点,就会准时来吃饭,龙好明他们会提前把剩的饭菜倒在一处小土坑。“一只瘸腿的每天都来,另一只只有冬天来。”

在龙好明的引领下,采访车沿着高低起伏的沙漠公路翻过一座座沙丘,驶向大漠深处的苏1-7井。这是苏1-2站管辖的最远一口油井,也是新春公司最偏远的一口井。沿程几段公路已经被沙子覆盖,好在沙子还不是太厚,采访车可以顺利通过。龙好明说,每隔8小时,就要有两名值班人员开车过来巡检一次。

站在苏1-7井场,沿着巡井路向前方眺望,想象着这条沙漠公路尽头的样子。连续几天穿行在沙漠戈壁中采访,整个视野都被连绵起伏的沙丘填满,突然很想把这满目黄沙和此刻的心情分享给远方的朋友,却在掏出手机的一刻想起,手机正处于“失联”状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