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唐 伟

这几天,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德育研究员周慧老师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老师、家长的大讨论,争议的焦点,是体育老师适不适合当班主任。原来,周老师发现,有家长在网络上诉苦,孩子所在的学校新学期有一个变化——全校所有体育老师都被安排做了班主任。“比较有意思的是,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支持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并且还有建议全国推的。”(9月6日《光明网》)

体育老师能否当班主任本不应成为问题,在现实中却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学校在安排班主任时多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老师来担任,体育老师任班主任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家长也在潜意识中认为,主科老师任班主任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体育老师“不教主科”,没有具体的“教学经验”,对孩子的帮助并不多。

从表面上看,部分家长“体育老师不教主科,对学生不够了解”的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首先,从职能和责任来说,班主任的主要角色其实是“管理者”,只要懂管理善管理就是班主任的合适人选,至于其教什么课反倒在其次。能管理好学习纪律,并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高效的统筹和组织,让他们有效配合,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最合格和称职的班主任。

其次,在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核中,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才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进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能够影响大脑灰质和白质发育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体育老师任班主任,可以利用专长,传递健康理念,长期坚持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再次,相比于主科老师任班主任而言,体育老师由于担负的教学任务较轻,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好班级管理,发挥好管理与纽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让更愿意任班主任的体育老师来分担,既是发挥个体积极性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

虽然体育老师任班主任,也存在对课堂情况掌握不够,体育教学管理与平时教学管理存在差异等问题,不过从大量事实看,大多数体育老师任班主任后,实际情况比预期更好。这说明教育是一个系统而专业的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体育老师能不能当班主任,不能用情绪和偏见来主导,而应用事实和结果来说话。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