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健康险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健康险跑马圈地的时代渐渐远去,如何在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市场中“精耕”以寻求全新增长点成为健康险行业的一个共识,保险公司在“保险+”产业融合上纷纷试水。

此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布局医疗服务领域,除了多场景诊疗陪伴服务,还推出了包括重疾绿通、专家预约、在线问诊等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等。太保在今年发布了“352”太保大健康服务蓝图,太平、泰康等险企也提供了医疗陪诊相关服务。


(相关资料图)

2023健康险行业竞争压力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提供陪诊服务的企业数量已达到300多家。根据平安健康险针对5000名繁忙的上班族调研数据显示,近九成的人近两年没有陪伴父母去过医院,93.7%的人愿意付费请专业的陪诊师陪伴父母看病。

泰康人寿发布2023年上半年理赔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泰康人寿赔付总金额近47亿元,赔付总件数61万件。泰康人寿坚持深耕寿险产业链,以高质量理赔服务守护客户幸福。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赔付776万件,累计赔付517亿元。

从泰康人寿上半年赔付情况来看,健康险仍占据突出位置,赔付金额达38.1亿元,59万件赔付案件中大多为健康险理赔。

健康险理赔的快速增长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长寿时代正携手健康时代到来,健康保障日益受到关注。一方面体现出社会财富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带动了保险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社会、生活、人口环境的变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疾,良性肿瘤、呼吸道疾病等轻症的发生率都在直线上升。而过去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健康保障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更主动地去寻求健康风险管理,重疾险、医疗险等健康保险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标配”。

健康时代,健康问题不再仅是中老年人的重点关注。此次理赔报告数据揭示,重疾赔付“年轻化”趋势越发显著,恶性肿瘤高赔付年龄区间明显下移,恶性肿瘤赔付已经在26岁至35岁、36岁至45岁人群中高居赔付首因,提醒年轻人须关注罹患重疾的风险。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家庭支柱的重疾保障严重不足。

数据显示,处于36岁至55岁年龄段人群各险种赔付占比均居前列,其中重疾赔付超62%,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即便如此,该人群重疾件均理赔金额尚不到学龄前儿童的50%。36岁至55岁年龄段人群是社会中坚,也是家庭支柱,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将有效对冲家庭的重疾治疗费用风险。

医疗险也是健康险的重要组成。因其灵活的给付属性,在青少年的健康保障中作用突出,相关赔付占比在各年龄段中一直居于首位。据泰康人寿上半年理赔数据,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医疗险赔付占比超过40%。从年龄分布来看,“10后”少年儿童医疗赔付占比最高,呼吸道疾病等高发。拥有一份医疗保险,将让陪伴子女成长的父母们更加安心。

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与创新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健康由此成为国家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契机,我国健康保险行业迎来高速增长期。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854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健康险业务3265亿元,同比增长33.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种类,能够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良性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恰当的健康保险能够在平时带给自己一份安心,可以在患病时减轻经济负担,解除后顾之忧,为抵御疾病增添信心。

银保监会发布了2022年全年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汇总原保费收入4.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8%——2021年增长率为4.05%、2019年为12.2%、2020年为6.12%,相较而言,2022年行业保费收入仍然处在低增长水平。

分行业看,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发展较为乏力;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1.27万亿元,同比增长8.92%。

聚焦到上市险企,9家上市主体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去年全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8570亿元,同比增长3.1%,占行业总保费收入的60.84%。

人身险经营情况相对表现不佳。全国人身险行业2022年实现原保费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远低于财险行业。同时,人身险保费呈现高开低走之势,2022年1月至5月,人身险保费处于整体负增长区间,下半年后,整体增速处于回升态势。

分险种来看,2022年,人身险公司普通寿险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4.02%;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073亿元,同比微增0.06%;意外险保费累计499亿元,同比下滑14.36%。

值得注意的是,从单个险种情来看,在人身险公司中,人身意外险是唯一负增长的险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财产险公司,其意外险保费收入也下滑了8.5%。

有业内人士向钛媒体表示,意外险保费的下滑与监管的整顿有密切关联。2021年,银保监会曾专门出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针对意外险市场销售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列明九类禁止性行为,包括强制搭售、捆绑销售等。针对以往部分意外险佣金畸高等乱象,该办法还要求各保险公司报备佣金费用率上限,对实际支付佣金费用率超出报备佣金费用率的公司,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健康险也承压明显。健康险去年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8653亿元(包括人身险公司的7073亿元以及财产险公司的1580亿元),同比仅增长2.4%。相较之下,2020年以前起年增速达20%-30%,尤其是近两年作为健康险支柱产品的重疾险新单增长持续乏力。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但重疾险却表现不佳。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574.6亿元,罕见同比下滑6.7%。

这一局面或与代理人萎缩和市场饱和度已经较高有密切关联。根据中再寿险数据,自1994年到2018年,我国累计销售重疾险保单达3.6亿件,截至2021年末有效保单数为2.2亿件。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健康险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商业健康保险目录(以下简称“商保目录”)是推动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日,保险业协会发布《商业健康保险目录建设方法论探索——商保目录二期项目报告》,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在探索建设商保目录方面再度迈出重要一步。

国内外经验表明,运用清单类的目录化管理模式,是商业健康险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此背景下,保险业协会于2021年启动了商保目录制定项目,并于2022年启动了商保目录二期工作。

保险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商敬国此前表示,商业健康险关乎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行业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还须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其中,商保目录可以承担服务民生保障的手段、供给侧创新的“助推器”、管理专业化的载体等多重职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具。

“目录化管理是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且通行的手段。”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在重疾险发展基础上制定了重疾疾病清单,有效规范了重疾险发展。在商业医疗险发展中,部分短期医疗险、城市定制型医疗险等产品制定了保障清单,但各清单的制定存在‘零散化、自发性、缺规范’等特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保目录制定的基础也需要进一步强化。例如,目前尚无明确、专业的制定主体,商保支付体量较小、议价能力弱,缺乏扎实的行业理赔数据等。

据了解,商保目录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基础条件。例如,商保目录的制定,从第一步的各类疾病常用处方药信息到评估准入过程中的临床价值及成本效益信息,再到目录完成后的动态调整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关药品、临床、使用人群及使用量、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大量数据及相关专业力量。

较为成熟的商业保险市场同样是基础之一。业内人士介绍,当目录成为商业健康险主要的管理工具时,各国的商业保险业往往已经步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迫使保险公司寻求更科学更精细化的管理工具;另一方面,长期的经营和服务使保险公司对客户特点更加了解,能够通过目录与保险产品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2023-2028年中国健康险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