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宣布用3年时间,将我国气象探空业务从L波段探空全面升级为北斗探空系统,全国131个探空站到2025年基本完成气象探空业务系统升级换代和业务准入。此举将实现气象探空业务整体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弥补我国气象观测短板、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斗探空系统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探空系统,由北斗卫星确定探空气球位置,通过布置北斗探空站、北斗探空接收站、探空远程中继控制站,获取稳定可靠的连续性数据。相较于第二代L波段探空系统的1次放球获取1次大气廓线观测数据,该系统采用的往返平漂技术实现1次放球获取2次大气廓线观测数据和4小时时长的平流层观测数据,打破了上百年的高空观测模式。
伴随着升级换代,北斗探空的数据传输也迎来革命性变革。目前,通过构建“云+端”地—空物联传输模式,突破信号跨区接收和全网统筹控制的关键技术,能够打通国家级和台站的上下行通信链路,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目标观测,完善预报和服务的紧密协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需求愈加多元化,已经从提供简单的天气信息服务转变为提供更加精细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也逐渐体现出气象数据的商业价值。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
目前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超过7万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其中,242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实现观测自动化、数据精准化、综合判识智能化;7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网;200余部雷达与100余个探空站、大型无人机等组成协同观测阵型,密切监测天气发展变化。同时,数值预报业务支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现阶段,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还是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公共气象服务的营收占比达到76%,商业气象服务即专业气象服务,占比仅为4%左右,气象科技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占比分别为11%、9%。
气象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
气象服务产业链包括气象数据生产、气象数据处理、加工以及气象信息应用和服务三部分。在其中一些环节商业属性显而易见,比如进行气象数据探测以及网络、计算、数据管理等软硬件设备。气象数据应用也就是气象信息产品处于产业终端,这类信息面向公众免费发布,用以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气象信息的基本需求。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事业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等关键技术逐步完善,形成了从区域到全球、从天气到气候的较为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自主研发的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北半球可用预报时效从6.1天提高到7.8天;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0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提高到90%,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成为覆盖面最广、社会普及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99%,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80.2%。2021年,全国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到0.29%,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分达92.8分。
随着我国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防雷、手机短信等方面发展较快,为企业等专业客户赢得了部分利润,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气象服务行业专业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仍处于较大水平。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到很多数据和专业人员,但目前国内专业气象服务普遍呈现出收费低、客户群体少等现象。
在双碳目标下,精准的气象数据分析和气象数据预测是能源消费、社会碳排放的重要研究基础。尤其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林业、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来说,精准的气象数据支撑十分重要。根据《中国气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可达3000亿元,后续增长势能强劲。
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让气象服务早已不再局限于天气预报等公共产品,其商业价值日益显现。来自国际一家专业机构最新估测,目前全球气象信息市场的产值已接近100亿美元,MarketWatch预计到2027年全球气象商业市场将达到181亿美元。
相比国外,国内的市场化气象服务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一方面由于中国独特的复杂气候与数量众多的人口结构特点,经济社会对气象影响非常敏感,服务需求量大面广;另一方面,随着气象市场的逐步放开,由政府部门以及像墨迹赤必等各类气象服务企业共同参与和拓展气象服务市场,能够优势互补互为补充。尤其随着大数据、云技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及应用,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使气象产业链的各环节都能从中受益,气象市场未来前景广阔。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