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业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作物品种和农产品性能,维持农业系统良好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以生物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我国保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推进绿色智慧种养和农业转型升级,能更好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
(相关资料图)
2023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产业门类、体系齐全,具备加快发展生物农业的有利条件。深度挖掘利用生物资源,重视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一定能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发展生物农业,有利于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更好落实“大食物观”。一方面,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工合成淀粉”“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能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酸化、干旱等边际土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地力恢复提升,筛选培育适宜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实现保质量、保多样。
随着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经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和实施方案。2022年5月,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方案。《规划》明确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之一就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生物技术赋能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生物经济产业体系,在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主要产业部门都已产生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我国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种业市场,快速成长的市场也孕育了隆平高科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公司。目前,我国的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技术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生物农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精细划分,涵盖了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多个领域。
在生物农业的细分领域中,生物育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快推进我国生物农业发展,首先应当着力提升生物育种能力。目前我国种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95%,但就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率来看,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生物农业投资活跃度逐年增长,转基因育种或是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从区域来看,我国生物产业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发展的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
生物农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精细划分,涵盖了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多个领域。新产品(品种)的出现冲击着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例如,在农药和饲料行业,新型生物农药和生物饲料因其更加环保、更有利于动植物健康而被认可;在疫苗领域,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疫苗的科学使用显著提升了整个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而审定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如抗虫棉累计推广种植面积扩大,也大力减少施用农药。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