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形势的复杂化,网络武器、网络间谍、网络水军、网络犯罪、网络政治动员等新威胁相继产生,网络空间所面临安全问题的范围由传统领域拓展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诸多领域,并呈现综合性和全球性的新特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安全检查与实网攻防演练的力度,使得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及全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与投入快速提升,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需要能够保障IT基础设施、应用与数据、业务与管理的综合性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具备全国性的服务支持与应急响应能力,所以具有丰富产品线和规模化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安全厂商竞争力将日益增强。

网络安全产业回归高速增长 数实融合带来新机遇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正回归高速增长区间。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2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16.6%,预计2022年产业规模近2200亿元,增速约为13.9%。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下游客户仍以政府、电信、金融业等重点行业为主,来自上述行业的营收合计占比接近60%。其中,政府行业采购占比最高达到24%,新兴行业与重点行业之间需求发展不均衡。产业总体需求仍有待激发。

数据已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在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推进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也迅速加快,数据安全需求正加速释放。数字化时代催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同时,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网络安全形势也愈发严峻,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数据安全重要性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对数据安全的需求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拓展了数据安全相关业务,数据安全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但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应用需求还待激发,产业生态亟需完善。今年1月,工信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完善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生态。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网络安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高低。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表示,与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目标相比,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还有较大差距,数据安全产业处于蓄势起跑阶段,加快发展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数据安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网络安全相关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性法律陆续出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重要法规加紧落地。行业层面,电信与互联网、医疗、大数据、金融、汽车等重要行业“十四五”规划、管理办法、指导意见、发展规划集中推动,网络安全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地方层面,数据安全成为江苏、广州、河北、深圳、江西、福建等省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切点,湖南、武汉、新疆、河南、江苏等省市密集出台基础设施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政策,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升级,针对用户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实际需求,网络安全技术正朝着更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且技术迭代时间愈发缩短,对网络安全企业的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主要市场的份额开始向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厂商汇聚,市场集中度正逐步提高。

在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方面,继北京、长沙两地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后,2022年5月,由川渝两地联合申报的“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内首个跨省级地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在地方级网络安全产业园方面,广州、天津、上海、沈阳等地基于自身优势搭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

未来,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网络安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推荐内容